首页> 中文学位 >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6h】

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桑天牛的概述

1.2白僵菌的概述

1.3真菌对昆虫营养生理及呼吸节律的影响

1.4保护酶系与昆虫抗逆性的关系

1.5解毒酶系与昆虫抗逆性的关系

1.6昆虫血淋巴对病原物的防御

1.7昆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

1.8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2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营养生理及呼吸节律的变化

2.1材料与方法

2.1.1供试昆虫

2.1.2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

2.1.3白僵菌Bb00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营养生理的影响

2.1.4白僵菌Bb00菌株对桑天牛幼虫呼吸节律的影响

2.2结果与分析

2.2.1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取食量的影响

2.2.2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体重增加量的影响

2.2.3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2.2.4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呼吸节律的影响

2.3结论与讨论

3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变化

3.1材料与方法

3.1.1桑天牛的饲养

3.1.2白僵菌感染方法

3.1.3酶源制备

3.1.4酶源蛋白质含量测定

3.1.5酶活力测定

3.2结果与分析

3.3讨论

4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1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

4.1.1材料与方法

4.1.2结果与分析

4.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几种同工酶

4.2.1试剂与仪器

4.2.2材料与方法

4.2.3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5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变化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5.1材料与方法

5.1.1桑天牛的饲养

5.1.2白僵菌感染方法

5.1.3酶源制备

5.1.4酶源蛋白质含量测定

5.1.5试剂

5.2结果与分析

5.2.1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5.2.2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蛋白电泳分析

5.3结论与讨论

6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体内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6.1材料与方法

6.1.1桑天牛的饲养

6.1.2白僵菌感染方法

6.1.3血淋巴的收集与氨基酸的测定

6.1.4色谱条件

6.2结果与分析

6.2.1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6.2.2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6.3结论与讨论

7桑天牛幼虫对球孢白僵菌的防御反应

7.1材料与方法

7.1.1供试昆虫

7.1.2白僵菌感染方法

7.1.3血细胞总数(THC)的变化

7.1.4血细胞形态观察

7.2结果与分析

7.2.1血细胞数量与组成变化

7.2.2接种白僵菌后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的防御反应观察

7.3 讨论

8结论与讨论

8.1结论

8.2讨论

8.3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发表文章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球孢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1.桑天牛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以及对食物利用率均随白僵菌处理天数延长呈下降趋势。桑天牛幼虫呼吸节律属于不规则波动型,在白僵菌处理后3 d时呼吸强度出现一次明显的增长,且趋势线上下起伏波动较大。 2.球孢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有显著影响,其中:球孢白僵菌对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影响情况相似,均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的作用;而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影响则呈先抑制再激活再抑制再激活的趋势。 3.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几种同工酶以及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几种同工酶所得的结果相似。用球孢白僵菌处理桑天牛幼虫不同时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两种酶活性均在2d处达到最高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CAT活性在4d处达到峰值。 4.球孢白僵菌处理前期,桑天牛幼虫体内蛋白含量逐渐升高;侵染后期,蛋白含量又逐渐下降。白僵菌处理后蛋白电泳图谱中出现几条对照中没有的谱带。 5.球孢白僵菌处理后不同时间桑天牛幼虫体内氨基酸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即白僵菌侵入初期,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侵入后期,游离氨基酸总量又逐渐上升。同时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有的氨基酸组分的含量由于白僵菌的侵入而减少,也有增加或几乎不受白僵菌入侵影响的情况。 6.正常不接种的桑天牛血细胞种类和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而接种白僵菌分生孢子对桑天牛幼虫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接种0~1 d,感染昆虫血细胞总数与对照差异不大,1 d后,接种虫血细胞总数逐渐上升,显著高于对照,到第2.5 d达最高值。接种第2.5 d以后处理组的血细胞总数开始下降,并持续降至较低水平。被感染虫体血淋巴中的浆细胞和粒细胞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