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假病斑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及QTL定位
【6h】

小麦假病斑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及QTL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本文所用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 引言

1.1 QTL定位原理与方法

1.1.1 QTL定位原理

1.1.2 作图群体的选择

1.1.3 QTL定位常用的方法

1.2 植物的抗病机理

1.2.1 植物抗病机制

1.2.2 抗病性的类型

1.2.3.植物—病原菌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其研究方法

1.3 假病斑研究进展

1.3.1 假病斑现象的分类

1.3.2 发生假病斑的机制

1.3.3 植物中已报道的假病斑突变体

1.3.4 小麦假病斑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性状调查

2.2.1 假病斑表型鉴定

2.2.2 田间农艺性状调查

2.3 假病变QTL定位

2.3.1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CTAB法)

2.3.2 DNA纯度和浓度检测

2.3.3 建立极端类型池

2.3.4 PCR反应

2.3.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3.6 SSR引物的筛选和连锁图谱的构建

2.3.7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假病斑现象研究

3.1.1 假病斑表型研究

3.1.2 假病斑的遗传基础

3.1.3 假病斑对产量的影响

3.1.4 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2 假病斑QTL分析

3.2.1 DNA纯度检测

3.2.2 假病斑与小麦黄斑病同一性检测

3.2.3 QTL定位

3.2.4 QTL互作分析

3.2.5 QTL富集区分析

4 讨论

4.1 假病斑遗传及影响因素

4.1.1.与已经报道过的假病斑现象进行比较

4.1.2 假病斑遗传及表现

4.1.3 假病斑与小麦抗病性的关系

4.1.4 QTL之间的互作与研究意义

4.2 本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病害是严重制约小麦高产和稳产的要素之一,发掘抗病相关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有效途径。抗病性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病原菌生理小种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进行变异,对小麦的危害日益加重。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假病斑(lesionmimic mutant)与植物的水平抗性有关。假病斑现象在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及拟南芥上均有发生,但在小麦上的研究要远远落后于水稻和玉米。本研究所用的材料亲本和F1代植株均表现正常,F2代表型出现分离,出现正常和假病斑两种类型。对假病斑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作物产量损失,还可以为抗病基因的挖掘和定位奠定基础,加深对植物抗病防御体系和细胞程序化死亡机制的理解,极大的丰富分子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内涵。本文对小麦假病斑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抗256×石4185”组合后代假病斑现象属于重组病斑,与其他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假病斑与穗长、穗数及粒重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2.通过对试验材料进行的表型鉴定和及遗传分析,发现该群体亲本和F1代均不表现假病斑现象,从杂交F2代开始表现且每个世代正常株与假病斑植株比例接近3∶1,试验所用的重组自交系是由一粒传法构建的,因此推测假病斑现象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其中还有修饰基因的参与。根据QTL定位的结果,将来自于抗256的基因命名为LM3,来自于石4185的基因命名LM4和LM5,利用SSR标记将三个基因均定为于4D染色体上。LM3位于Xgwm213-Rht-D1b之间,距离Xgwm21314.3 cM,解释表型变异26.16%,加性效应-0.48;LM4位于Wmc617与Barc91之间,距离Wmc6170.99 cM,解释表型变异11.60%,加性效应为0.32; LM5位于Rht-D1b-Wmc818之间,距离Wmc81811.3 cM,解释表型变异26.45%,加性效应-0.48,控制假病斑性状的QTL累计解释表型变异率64.2%。
   3.在LOD=5的阈值下对假病斑进行上位性互作检测,共25对,其中主效QTL之间的互作1对,主效QTL与微效位点互作10对,微效位点间互作14对。微效位点之间的互作在所有互作中占得比例最大,对产量性状形成的影响也很大。
   4.本研究定位到的假病斑QTL位点均位于4D染色体上,其中涉及的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他性状的微效位点也在此区域富集,说明该区域可能存在一因多效或QTL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的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