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野生地被植物种子和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6h】

三种野生地被植物种子和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植物抗旱性研究现状

1.1.1 植物的形态结构

1.1.2 植物生理特征

1.1.3 植物生化特征

1.2 植物抗旱鉴定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1.2.1 植物抗旱鉴定方法

1.2.2 植物抗旱性指标与抗旱能力的评价

1.3 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1.3.1 地被植物的含义

1.3.2 国内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1.3.3 国外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1.4 三种植物概况及抗旱性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三种植物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指标测定及方法

2.2 三种植物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结果分析

2.2.1 紫花地丁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结果分析

2.2.2 野罂粟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结果分析

2.2.3 二色补血草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结果分析

2.2.4 三种植物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综合分析比较

3 三种植物幼苗阶段抗旱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指标测定及方法

3.3.1 土壤含水量测定

3.3.2 叶片相对含水量

3.3.3 叶片相对电导率

3.3.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3.3.5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3.3.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3.3.7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紫花地丁幼苗阶段抗旱性结果分析

3.4.2 野罂粟幼苗阶段抗旱性结果分析

3.4.3 二色补血草幼苗阶段抗旱性结果分析

3.4.4 三种植物幼苗阶段抗旱性综合分析比较

3.4.5 三种植物幼苗阶段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4.6 三种植物植株种子萌发及幼苗阶段抗旱性的综合比较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紫花地丁(Voliayedoensis)、野罂粟(Papaver naudicaule)和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三种野生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抗旱性研究。在种子发芽阶段,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抗旱指数等指标加以测定,并且通过对比这些指标来比较这三种植物的种子在发芽时的抗旱性强弱;在幼苗阶段,通过自然干旱和正常浇水对照,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从而得出三种植物抗旱性的强弱以及影响这三种植物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结论如下:
  1、种子萌发阶段,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处理种子,萌发结果不同。低浓度的处理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色补血草种子的萌发,5%浓度处理组综合萌发最好,发芽率为78%,抗旱指数为1.56。高浓度的聚乙二醇溶液对二色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各种浓度的PEG-6000溶液处理对紫花地丁和野罂粟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达到20%浓度时无萌发。
  2、幼苗生长阶段,在干旱胁迫前中期,随着时间延长二色补血草的土壤含水量下降较慢,其叶片的POD、SOD、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较为缓慢,较弱的干旱胁迫对二色补血草影响较小。随着干旱的加剧,在干旱胁迫处理中后期植物逐渐失去自我协调能力,叶片萎蔫死亡。相应的紫花地丁表现略差于二色补血草,野罂粟最差。
  3、通过对三种植物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阶段抗旱性的综合分析可知,其抗旱能力强弱的顺序为二色补血草>紫花地丁>野罂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