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宁晋县小河庄村为例
【6h】

城乡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宁晋县小河庄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公共项目效益评价

1.2.2 土地整理及增减挂钩发展概况

1.2.3 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2.1.2 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土地区位理论

2.2.4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2.5 景观生态学理论

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建立

3.1 增减挂钩效益的内涵

3.1.1 经济效益

3.1.2 社会效益

3.1.3 生态效益

3.1.4 综合效益

3.2 构建原则

3.2.1 科学合理性原则

3.2.2 层次性和系统性原则

3.2.3 协调统一原则

3.2.4 可操作性原则

3.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

3.5 构建效益评价模型

3.5.1 评价方法的选取

3.5.2 构建效益评价模型

4 宁晋县小河庄增减挂钩项目区概况

4.1 地理位置

4.2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情况

4.3 土地利用现状

4.4 项目建设目标

4.5 项目区建设内容

5 宁晋县小河庄增减挂钩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5.1 项目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 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5.2.1 项目实施前后经济效益指标对比

5.2.2 项目实施前后社会效益指标对比

5.2.3 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效益指标对比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

5.4.1 效益指标隶属度计算方法

5.4.2 计算评价指标隶属度

5.4.3 效益评价分析

5.5 总体效益评价结果分值计算与分析

6 结论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在我国土地管理日趋严格的态势下,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农村土地高效利用,增加耕地数量,缓解用地矛盾,2006年国家开始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环境,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但是目前关于此类项目效益分析评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本文以期通过揭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前后的效益变化,为今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文在界定增减挂钩效益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效益评价模型,运用模糊评价法,以宁晋县小河庄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前后的效益进行了研究评价。通过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项目区的拆旧复垦基本上取得了良好效益,即该项目实施后,耕地数量质量有所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耕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项目实施前综合效益评价分数为72.76,项目实施后为84.05。经济效益分值由原来的70.30上升到82.34,社会效益分值由原来的72.45上升到85.21,生态效益由原来的75.32上升到84.77。证明宁晋县小河庄村的增减挂钩项目较为成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