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目标下的土地整治空间优化研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
【6h】

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目标下的土地整治空间优化研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2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土地整治与乡村“三生空间”优化关系的理论解译

2.1 乡村“三生空间”

2.1.1 “三生空间”

2.1.2 乡村“三生空间”

2.2 土地整治

2.2.1 概念

2.2.2 类型体系

2.3 土地整治助推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的逻辑关系

2.3.1 问题剖析

2.3.2 目标定位

2.3.3 战略重点

2.3.4 预期成效

3 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目标下的土地整治模式构建

3.1 重点生态用地整治

3.1.1 整治思路

3.1.2 重点生态屏障划定

3.1.3 重点生态用地整治标准

3.2 耕地整理

3.2.1 整治思路

3.2.2 耕地单元限制因素识别

3.2.3 耕地整理类型判定标准

3.3 农村居民点整治

3.3.1 整治思路

3.3.2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

3.3.3 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3.3.4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判定标准

3.4 宜耕未利用地开发

3.4.1 整治思路

3.4.2 未利用地宜耕性评价

3.4.3 未利用地宜耕性开发判定标准

3.5 废弃工矿用地复垦

3.5.1 整治思路

3.5.2 废弃工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5.3 废弃工矿用地复垦类型判定标准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1.4 生态条件

4.2 青龙县乡村“三生空间”用地现状

4.3 青龙县乡村“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问题

4.3.1 生产空间利用问题

4.3.2 生活空间利用问题

4.3.3 生态空间利用问题

4.4 基础数据

5 青龙县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目标下的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5.1 青龙县重点生态用地整治

5.1.1 青龙县重点生态屏障划定

5.1.2 青龙县重点生态用地整治措施

5.2 青龙县耕地整理

5.2.1 青龙县耕地单元限制因素识别

5.2.2 青龙县耕地整理类型分区

5.3 青龙县农村居民点整治

5.3.1 青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

5.3.2 青龙县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5.3.3 青龙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分区

5.4 青龙县宜耕未利用地开发

5.4.1 青龙县未利用地宜耕性评价

5.4.2 青龙县未利用地宜耕性开发类型分区

5.5 青龙县废弃工矿用地复垦

5.5.1 青龙县废弃工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5.5.2 青龙县废弃工矿用地复垦类型分区

5.6 青龙县乡村“三生空间”优化预期成效分析

5.6.1 青龙县乡村“三生空间”用地结构优化结果分析

5.6.2 青龙县乡村“三生空间”质量提升结果分析

5.6.3 青龙县乡村“三生空间”优化后的空间布局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这给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乡村地域土地资源的利用正经受着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多重考验。
  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土地整治与乡村“三生空间”优化关系的理论解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目标下的土地整治模式,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1)进行了土地整治与乡村“三生空间”优化关系的理论解译
  首先,建立了乡村“三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按照土地的主体功能,将乡村“三生空间”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工矿生产用地、农村生活用地、生态调节用地和生态容纳用地五种用地类别,并细化到具体地类。其次,辨析了土地整治助推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的逻辑关系。在剖析乡村“三生空间”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土地整治助推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的目标定位,以及战略方向和重点,并预期了整治后的成效。
  (2)构建了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目标下的土地整治模式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战略方向和重点,构建了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目标下的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型的土地整治模式:首先进行重点生态用地整治,然后分别进行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治、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废弃工矿用地复垦。
  (3)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规划设计了基于青龙满族自治县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的土地整治方案:①通过重点生态用地整治,将重点生态屏障范围内1970.50hm2的生产用地和129.57hm2的生活用地整治为林地,保护重点生态系统,规避生态隐患。②通过耕地整理,划分为8833.55hm2的生态整理区、15640.86hm2的适度整理区、6666.27hm2的重点整理区,并分别制定相应的整理措施。③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将5806.96hm2的现状居民点予以保留,并将其细化为2033.17hm2的城乡联合型、2056.12hm2的辐射带动型、1717.67hm2的内部挖潜型三种整治类型区,针对性地配套基础设施;将多余的居民点退出复垦,并细化为1180.99hm2的耕地复垦型、274.47hm2的园地复垦型、933.61hm2的林地复垦型三种整治类型区。④通过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筛选出10469.87hm2的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区。⑤通过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将现状废弃工矿用地细分为49.81hm2的耕地复垦型、265.86hm2的园地复垦型、70.72hm2的林地复垦型三种整治类型区。
  预期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整治后的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的成效:①用地结构方面:耕地数量明显增加、工矿生产用地明显减少,生产空间将得到优化;居民点规模明显减少,生活空间将得到优化;林地大规模增加、未利用地明显减少,生态空间将得到优化。②质量提升方面:农业生产环境风险降低、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生产空间质量可得到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活用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活空间质量可得到提升;重点生态用地得到良好的保护、生产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明显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度提高,生态空间质量可得到提升。③对于空间布局而言,优化后的生产空间将增加9884.12hm2、生活空间将减少2518.64hm2、生态空间将减少7365.48hm2。其中,农业生产、生态调节用地面积将大幅增加,而工矿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容纳用地会有所减少。结合优化后各乡镇“三生空间”用地面积,定位了其发展方向。
  本研究可为指导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为科学指导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