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低平原区油葵不同品种适应性及耗水规律研究
【6h】

河北低平原区油葵不同品种适应性及耗水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油葵品种筛选研究

1.2.2油葵播期研究

1.2.3油葵耐盐性研究

1.2.4油葵耗水规律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不同品种油葵区域适应性研究试验

2.1.1试验材料

2.1.2试验地区概况

2.1.3试验设计

2.1.4观测内容与方法

2.1.5主要计算指标

2.2盆栽油葵耗水规律试验

2.2.1试验材料

2.2.2试验地区概况

2.2.3试验设计

2.2.4测定内容及方法

2.2.5主要计算指标

2.3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2.4本章小结

3不同品种油葵区域适应性研究

3.1油葵生育期内气象因子变化

3.2不同品种油葵生长发育的差异分析

3.2.1不同品种油葵的生育期差异

3.2.2不同品种油葵的株高差异

3.2.3不同品种油葵的茎粗差异

3.2.4不同品种油葵的叶片数及叶面积指数差异

3.3不同品种油葵的耗水特性差异分析

3.3.1不同品种油葵土壤含水率差异

3.3.2不同品种油葵的耗水量差异

3.4不同品种油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分析

3.4.1不同品种油葵的盘径差异

3.4.2不同品种油葵的百粒重差异

3.4.3不同品种油葵的产量差异

3.4.4不同品种油葵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

3.4.5不同品种油葵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分析

3.5不同品种油葵区域适应性分析

3.6本章小结

4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生长、耗水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4.1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生长的影响研究

4.1.1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株高生长的影响

4.1.2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茎粗生长的影响

4.1.3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叶面积生长的影响

4.1.4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盘径的影响

4.1.5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地上干物质重的影响

4.1.6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叶绿素的影响

4.2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耗水与产量的影响研究

4.2.1不同水分处理下油葵的耗水规律

4.2.2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百粒重的影响

4.2.3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单株产量的影响

4.2.4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本章小结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河北低平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减小大田耗水型作物、增加节水型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油葵作为节水耐旱作物,已逐步成为该区重要经济作物,研究不同品种油葵的区域适应性及其耗水规律,可为该地区选择生长性状稳定、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和制定油葵节水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
  以基于初步选出的新葵10号、新葵20号、DW567、S672等共11个油葵品种开展田间试验,对各品种的生长发育、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油葵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茎粗、叶片数、盘径、耗水量、百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各品种间的生育期最大相差17.5%、株高最大相差46.8%、耗水量最大相差15.9%、产量最大相差22.2%、水分利用效率最大相差19.9%。
  通过对各油葵品种的生长发育、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分析,发现新葵20号、新葵22号和DW567生长性状较好,增产、节水潜力大,适宜在研究区进行推广种植,其它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以新葵20号和DW567两个油葵品种为试材,开展盆栽试验,设置土壤水分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T1)、70%(T2)、60%(T3)、50%(T4)和40%(T5),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显著,T4和T5处理的土壤水分下限控制过低,对油葵的生长形成了土壤水分胁迫,严重影响了油葵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盘径等指标的生长及地上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土壤水分胁迫会加速油葵生育后期叶绿素的分解和转移,而T2和T3处理则可以满足油葵的正常生长水分需求,T1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过高,不利于油葵的干物质积累。
  盆栽试验条件下,新葵20号和DW567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均随着土壤水分下限的降低而显著减小。现蕾期和开花期的耗水量占油葵的全生育期耗水量比重较大,且平均日耗水强度较高,此阶段是油葵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高峰期。
  不同水分处理对油葵的百粒重、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新葵20号和DW567均以T2和T3处理时的百粒重和单株产量较大,且两个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的单株产量都明显大于其它处理,当土壤水分下限在T1处理时,油葵产量不再增加且略有下降,呈现“报酬递减”现象。新葵20号在T2处理时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DW567在T3处理时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