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6h】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新乡医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缩略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900InsC/900DelC多态性、-287A/G多态性和Val108/Met158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schizophrenia,susceptibility)、临床症状、临床亚型及家族史的关联,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s,APS)急性期治疗的疗效是否与COMT功能多态性相关,进一步探讨精神症状的发生机制并寻找临床个体化治疗指标,确定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疗效敏感基因。 方法:对23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例同期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八周(2-8mg/日),治疗前及治疗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分,根据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计数PANSS量表中度以上项目为临床分型标准。采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测定基因型。实验数据采用SSPS12.0统计处理。 结果: 1 COMT基因的三种多态性900Ins C/Del C、-287A/G和Vall08/Metl58的突变率的检测结果分别是:20﹪、10﹪和5﹪。2 COMT基因的三种多态性900Ins C/Del C、-287A/G和Val108/Met158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利培酮疗效不同患者组问分布均无差异显著性。3 COMT 基因 900Ins C/900Del C多态性的野生基因型Ins C/Ins C在男性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为正常男性对照的2.19倍,Ins C/Ins C基因型与男性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性;女性患者与同性别对照无此相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亚型之间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但Ins C/Del C在阳性亚型中的比值(0.55)明显较混合型(0.37)中增高,即与混合型相比Ins C/Del C基因型与阳性亚型更相关(OR=2.073、)。患者按900Ins C/900Del C基因型分组后一般病理分存在差异显著性。4 COMT‘基因-287A/G多态性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不同精神分裂症亚型中存在差异,G/G基因型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6.300倍;患者组和同性别对照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无差异显著性。5 COMT基因的Val108/158Met多态性在患者组和同性别对照组间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在精神分裂症各亚型组间也无差异显著性。 结论: 1 COMT基因第六外显子900Ins C/900Del C多态性Ins C/Ins C基因型可能是男性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且此多态性基因型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略有差异。2 COMT基因P2启动子区-287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亚型相关,与患者性别无关;-287A/G基因型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3 COMT基因第四外显子Val108/Met158多态性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因素,该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亚型无关;Val108/Met158基因型不同患者临床表现无差异。4 COMT基因多态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遗传背景没有影响,且该基因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疗效敏感基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