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及系统分类研究
【6h】

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及系统分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文献综述

第2章 链霉菌噬菌体的分离方法研究

第3章 利用链霉菌噬菌体分离放线菌方法研究.

第4章 几株放线菌的多相分类研究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第一章综述了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当前放线菌多相分类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研究进展.该论文第二章并对所得到的三株链霉菌噬菌体HPA1、HPA2、HPA3进行了研究,目的是通过了解它们的特性,来选择性分离放线菌.首先对它们的形态学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它们所形成的噬菌斑形状各不相同,噬菌体HPA1所形成的噬菌斑大小中等且透明;HPA2的噬菌斑较大,中间透明边缘模糊,似日晕状;而HPA3的噬菌斑较小,针眼状.电镜观察指出,三株噬菌体的头部外形都呈球形,但其大小和尾部长度有所不同.HPA1长尾,HPA3短尾.而HPA2无尾.然后检测了它们的宿主范围.它们的宿主范围较窄,除链霉菌的某些属外,它们不能侵染链孢囊及其他属的放线菌.其中HPA2对氯仿和温度的耐受力都较强,且在60℃时,仍有21%能够存活.该论文的第三章利用以上分离的三株链霉菌噬菌体HPA1、HPA2、HPA3对6份采自云南不同地区的土样进行分离.从实验结果来看,加入噬菌体的平板的出菌率要低于对照板,且白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类群的出菌率明显要少于未加入噬菌体的平板,一些其它类群的放线菌的出菌率大大增加,说明在分离放线菌时加入链霉菌噬菌体,常规链霉菌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增加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几率.证实了利用链霉菌噬菌体分离新类群放线菌的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该论文的第四章采用形态学、细胞化学、DNA G+Cmol%及16SrDNA序列分析等多相分类技术对所分离的五株放线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张秀敏;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微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利平;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39.132;
  • 关键词

    链霉菌噬菌体; 放线菌分离; 多相分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