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宣传性新闻失实
【6h】

论我国宣传性新闻失实

代理获取

目录

绪章

封面

声明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宣传性新闻失实的表现

1.1 战争报道中制造舆论引起的失实

1.1.1 《红色中华报》对战争的失实报道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夸大战果的报道

1.1.2 战争报道失实是世界性难题

1.2 典型报道中“拔高”造成的失实

1.2.1 从概念出发套典型

1.2.2 对人物情节合理想象

1.3 政策宣传中“跟风”引发的失实

1.3.1 报喜不报忧

1.3.2 习惯论证政策的正确性

1.4 商业宣传中利益驱动导致的失实

1.4.1 媒体为宣传需要制造“假事件”

1.4.2 出于商业利益的失实的广告宣传

第2章 宣传性新闻失实的根源分析

2.1 历史根源

2.2 政治体制因素

2.3 经济体制因素

第3章 新闻的职业规范和新闻的宣传责任

3.1 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应成为传媒人的自觉行为

3.1.1 用职业规范规避宣传性新闻失实

3.1.2 表达问题

3.2 将职业规范与宣传责任科学统一起来

3.2.1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2.2 宣传的基础是尊重职业规范

3.3 商业利益诱惑下的媒介怎么办

3.3.1 媒介自律与监督媒介

3.3.2 媒介的更正与答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闻失实虽然经常受到批评,但是这种现象似乎难以从总体上得到解决。新闻失实可以分为两类,即技术性新闻失实和宣传性的新闻失实。前者主要指由于采访不深入,采、编环节脱轨、知识不足等技术原因造成的失实;后者则主要是为了政治宣传需要而造成的新闻失实,这种失实起先多少带有故意的性质,但是后来一旦进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轨道,就可能麻木到没有感觉的地步。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出现了商业方面的宣传性失实。对于技术性新闻失实,通过提升职业意识,规范新闻业务的每个环节,是可以解决的,而对于宣传性新闻失实,需要在观念上区分新闻与宣传,倡导“实事求是”的党风和文风,对于商业宣传性失实,现在主要通过行政规章的约束。制度上明确,有可操作的惩罚措施,又有内化到从业人员心里的职业意识,才可能减少和杜绝这类失实。
  在党的新闻史上,新闻失实现象早就存在,而且一直没能根绝。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新闻,“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造谣新闻,它们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虽然已经消失,但在人们思想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却远未彻底根除,如“报喜不报忧”,典型报道拔高,等等,已经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一写起来就自觉不自觉地笔下生花,甚至意识不到了。分析这种现象,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任何置新闻真实性原则于不顾的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建立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不能允许这种看似“有理”的现象存在,它会失信于民,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是一种很不协调的因素;对于我国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障碍。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宣传性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根源,呼吁加强新闻工作的职业规范,形成新闻职业意识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宣传性新闻失实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