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家庄市24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调查与分析
【6h】

石家庄市24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石家庄市24 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调查

1.1 24 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调查组织

1.1.1 调查的背景

1.1.2 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1.1.3 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1.2 24 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调查结果

1.2.1 不规范字的字形字体

1.2.2 不规范字的使用区域

1.2.3 不规范字的使用对象

第2章 石家庄市24 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使用对象对繁体字有认同心理

2.1.1 受书法艺术影响而认同繁体字

2.1.2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认同繁体字

2.1.3 受港台或日、韩字形系统影响而认同繁体字

2.2 现行的大陆汉字字形规范和工具书各有欠缺

2.2.1 大陆汉字字形规范本身有欠缺且不够稳定

2.2.2 工具书的频繁调整变化令人无所适从

2.3 注册商标用字产生的负面影响

2.3.1 商标中的不规范字对广告用字产生负面影响

2.3.2 商标中的不规范字对招牌用字产生负面影响

2.4 书写者或使用对象的文化水平所限

2.4.1 书写者的文化水平所限

2.4.2 使用对象的文化水平所限

2.5 相关部门的管理之间协调配合不够

第3章 解决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3.1 统一规范汉字的界限和标准

3.1.1 科学统一规范汉字界限

3.1.2 整合并相对稳定各种规范标准

3.2 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原则

3.2.1 公共场所限制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3.2.2 政策规定范围内允许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3.2.3 对公共场所的手书字与手书体采用不同对策

3.3 加强语言文字的社会宣传和学校教育

3.3.1 加强语言文字的社会宣传

3.3.2 搞好学校的文字教育教学

3.4 依法做好语言文字管理工作

3.4.1 在地方语言文字法规中细化相关规定

3.4.2 进一步强化语言文字工作齐抓共管的体制

3.4.3 对公共场所的不同用字实行宽严不等的政策

3.5 开展汉字水平测试

3.5.1 开展中小学汉字书写水平测试

3.5.2 开展特定岗位人员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3.6 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点滴思考

3.6.1 关于公共场所繁体字和异体字使用政策的思考

3.6.2 关于公共场所外文用字的思考

3.6.3 关于保持汉字完整性和庄重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P4第十四条对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作了如下规定:“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以下简称《学习读本》)的解释:“公共设施包括:山、川、河流等地名标志,行政区划名称标志,居民地名称及路名、街名、站名、建筑物名称标志,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标志和企业事业单位名称。”因此,公共场所设施用字,则指如前所列的标志和名称用字,加上招牌、广告、标语等用字,本文统称为公共场所用字。
  本次调查和分析的依据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石家庄市24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调查”。从调查的背景、对象和范围、方法和要求几方面写了调查的组织,从不规范字的字形字体、使用区域和使用对象等角度写了调查的结果。第二章从使用对象的心理和文化水平、大陆汉字字形规范和工具书的欠缺、注册商标的负面影响以及有关部门的管理配合等方面,分析了“石家庄市24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从统一规范汉字的界限和标准、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原则、加强社会宣传和学校教育、依法管理以及如何建立汉字水平检测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对策”,并根据本人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谈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点滴思考。
  石家庄市24县(市、区)的公共场所用字多有不规范之处。本文以石家庄市24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的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其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并提出对策,供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制定公共场所用字政策、采取规范公共场所用字措施时作为参考依据,供相关用字单位借鉴,从而达到规范石家庄市24县(市、区)的公共场所用字,提高其城市文明程度的目的。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本文所谈的公共场所用字仅指公共场所出现的汉字,不包括外国文字。二是本文所谈的公共场所用字问题专指公共场所用字中的不规范汉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