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分解协调模型的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6h】

基于分解协调模型的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2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基本情况

3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方法及模型

4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5结论与建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国内外学者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水质管理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的实际,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论文从水资源配置的理论入手,详细论述了受水区水资源评价原则,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要求提出了受水区需水量预测方法,探讨了受水区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和可供水量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并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将受水区水资源系统分解成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等用水子系统,建立相应的子模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合在一起的受水区整体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通过对受水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和水环境调查分析,提出了受水区城市普遍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超采范围和超采量还在继续增大,并带来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受水区缺乏必要的环境用水,枯水期河道断流,水环境恶化。需要尽快改变以减少农业供水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供水现状,保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将供、用、耗、排水联系为一个整体,通过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等用水子系统分析计算,对区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部门之间水量和水环境容量的合理调配,并对规划水平年进行以供水能力为基础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和以当地水资源承载力的二次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保证河南省受水区可持续发展的南水北调工程供水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