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6h】

豫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综述

1.2.1 国外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1.2.2 国内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豫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特征

2.1.3 区域水系

2.2 基本地质条件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新构造运动

2.3 水文地质条件

3 地下水污染野外调查与取样分析

3.1 地下水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调查

3.1.1 地下水污染野外调查准备工作

3.1.2 野外现场调查

3.2 水样采集过程简述

3.2.1 采集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3.2.2 采样点的选择

3.2.3 水样的采集过程

3.3 分析过程简述

3.4 豫北平原水质分析简述

3.4.1 地表水水质现状

3.4.2 地下水水质现状

4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4.1 地下水污染

4.1.1 地下水污染现状

4.1.2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影响

4.2 地下水的污染评价概述

4.2.1 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

4.2.2 权重的确定方法

4.2.3 污染评价方法

4.3 地下水质量评价与分区

4.3.1 地下水质量评价

4.3.2 区域水资源现状评价

4.3.3 地下水质量分区

5 区域地下水饮用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5.1 农村饮用水资源的现状分析

5.1.1 农村饮用水现状

5.1.2 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5.2 城市饮用水资源的现状分析

5.2.1 城市饮用水现状

5.1.2 城市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5.3 区域地下水饮用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6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豫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豫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质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导致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因素,分析发现,豫北平原地下水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其中,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覆盖整个豫北平原,涉及31个县(区),面积21591.82km2。共取有效水样609组,包括地表水、浅层水、深层水和超深层水4个部分,水样充足,采样区域广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通过对水样的分析,确定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豫北平原的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因子41项,综合污染法评价因子32项,包括感官类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和常规毒理性指标。单因子评价法主要调查区域各个水层的超标因子及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综合污染法主要评价区域内水体的污染程度并划分水质级别。
  评价结果表明,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最严重,超标因子主要有亚硝酸盐、氨氮、氟、砷等12项,污染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90%以上;深层地下水污染略轻于浅层地下水,超标因子主要有硝酸盐、氟、砷等10项,污染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70%以上,较好级别以上水质分布面积有所增加并且有优良级别的水;超深层地下水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总体来看,豫北平原属水质型缺水地区,其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功能正在迅速丧失,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治。
  最后,根据豫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该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地质条件,对豫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污染提出了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