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6h】

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文献综述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附录2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是以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所总结出来的糖痹通膏为外用贴剂,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血糖等的变化,以评价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4例,将其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糖痹通膏(每贴含生药5g)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隔日贴敷一次。两次之间停用一日。对照组:弥可保注射液0.5mg肌注,隔日1次。8周为一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并做出疗效判定。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间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的积分(除对照组的局部灼热感积分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除肢体疼痛症状的积分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主要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主要实验室指标测定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各指标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胫后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间比较各旨标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痹通膏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瘀血阻络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药经临床验证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