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黑洞内动物群落结构及红点齿蟾δ13C、δ15N稳定同位素研究
【6h】

贵州黑洞内动物群落结构及红点齿蟾δ13C、δ15N稳定同位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序言

1.1洞穴生态系统及群落结构研究概述

1.2稳定同位素概述

1.3稳定同位素在生态学、动物食性及营养结构研究方面的状况

1.4选题依据

2研究区域环境概况

2.1贵州环境概况

2.2贵州黑洞环境概况

3红点齿蟾的外部形态和生态特征

3.1红点齿蟾外部形态特征

3.2红点齿蟾的分布及生境

4研究方法

4.1 技术路线

4.2野外调查方法

4.3室内工作

4.4数据处理和分析

5结果与分析

5.1种类组成和相对数量

5.2群落组成

5.3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5.4部分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

5.5各样品的δ13C、δ15N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5.6红点齿蟾组织和器官的δ13C值与湿重和体长的相关性分析

5.7红点齿蟾组织和器官的δ15N值与湿重和体长的相关性分析

6小结与讨论

6.1小结

6.2讨论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3年4月对贵州黑洞进行调查共获得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标本604号,录属4门7纲9目16科19种,其中,优势种类为华肢雕马陆,占该洞总捕数的77.15%。普通种为裸灶螽,大蚊,红点齿蟾,透明钩虾,分别占该洞总捕数的7.94%,5.13%,1.49%,1.15%。根据黑洞不同光带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组成不同和有关环境因子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个动物群落,即群落A、B、C。群落A物种数(14)、多样性指数(1.0156)、最大多样性指数(2.6390)和物种丰富度指数(5.4847)都最高,群落 C的物种数(5)、多样性指数(0.6238)、最大多样性指数(1.6094)和物种丰富度指数(5.1179)都最低。由群落A、B、C之间的相似性指数得出:同一洞穴相邻光带的群落相似性指数高于不相邻光带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将环境因子与多样性指数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得出,土壤有机质与物种数成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1.0000)。
  应用δ13C、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黑洞红点齿蟾组织和器官的δ13C、δ15N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胃肠、肌肉、肾脏、肝脏、骨头的δ13C值平均范围为-23.5763‰━-22.5933‰,跨度为0.9830‰,δ15N值平均范围为6.2940‰━7.2193‰,跨度为0.9253‰;其δ13C值大小顺序为骨头>肌肉>胃肠>肾脏>肝脏,δ15N值大小顺序为骨头>肝脏>肾脏>肌肉>胃肠。红点齿蟾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中,其δ13C、δ15N值也不同,其δ13C值大小顺序为幼体雌性>成体雌性>幼体雄性>成体雄性,δ15N值大小顺序为幼体雄性>成体雄性>幼体雌性>成体雌性。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点齿蟾肝脏的δ13C值随其体长和湿重的变化而成极显著变化(P≤0.01),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和0.833;其肾脏和肝脏的δ15N值也随其体长和湿重的变化而成极显著变化(P≤0.01),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95和0.800,0.883。
  对红点齿蟾的胃肠,肌肉,肾脏,肝脏,骨头的δ13C、δ15N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系数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胃肠、肌肉和肾脏之间的δ13C值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5.079+1.255x,y=4.889+1.194x,y=-1.603+0.914x,而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δ13C值不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肾脏和肝脏之间的δ15N值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186+0.966x,而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δ15N值不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