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和生态位理论的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县域乡村聚落景观格局优化
【6h】

基于GIS和生态位理论的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县域乡村聚落景观格局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乡村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中将“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摆在了重要位置。乡村发展、城乡关系、聚落空间等将面临重大转变和重构。聚落景观格局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聚落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也能为聚落重构、土地整理等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基于人文地理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城市地理学等理论,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县域——理县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作为基础数据,采取景观格局分析、数理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手段。首先确定了理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的最佳空间尺度;然后借鉴生态位理论中的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测度模型对乡村聚落景观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再次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布局类型;最后基于GIS空间分析进行适宜范围内乡村聚落的空间影响范围界定,针对优先整治区内的乡村聚落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尝试从整体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布局方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ArcGIS10.1软件获取20个不同空间粒度下的栅格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st4.2分别计算20个粒度的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8个景观指数,根据不同景观指数对20种空间粒度的响应变化,得出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最佳分析粒度为60m,即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的最佳空间尺度。 (2)在60m最佳空间尺度下,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测度方法及其 模型对乡村聚落景观进行空间用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理县整体适宜于乡村聚落布局的面积较小,仅占县域国土面积的4.58%。从乡镇层面上看,适宜分布空间主要集中于理县东部及东北部乡镇范围内,大部分处于杂谷脑河流域下游,自然资源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且沿国道317附近,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较好。 (3)根据区域整体的乡村聚落用地适宜性比例大小,将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用地划分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优先整治区4种优化布局类型。结合区域当前自然、经济以及环境条件及现状分析,所划分的优化布局类型具有一定合理性。 (4)利用GIS空间分析中的泰森多边形分析方法,对理县各乡镇及各行政村内乡村聚落的空间影响范围进行界定,针对优先整治区内的乡村聚落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于区域今后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调整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及重组城乡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