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参与机会、参与意愿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基于重庆、河南与贵州三省(市)的调查研究
【6h】

参与机会、参与意愿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基于重庆、河南与贵州三省(市)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1.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三)研究述评

1.国外研究述评

2.国内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

(五)创新之处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概念界定与变量测量

1.概念界定

2.自变量

3.因变量:政治参与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状况

(四)研究方法

3.比较分析法

4.文献研究法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意愿和参与机会的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意愿的基本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意愿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2.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意愿的因子分析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机会的基本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机会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2.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机会的因子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的实证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状况

1.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2.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的因子分析

(二)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状况

1.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2.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的因子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与流出地政治参与的比较分析

四、参与意愿和参与机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参与意愿和参与机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1.控制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2.参与意愿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3.参与机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二)参与意愿和参与机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1.控制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2.参与意愿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3.参与机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的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和流入地政治参与陷入“双重边缘化”困境

2.参与意愿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施加显著的影响

3.参与意愿和参与机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施加显著的影响

(二)几点讨论

1.“工具性”还是“价值性”: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行动逻辑

2.参与冷漠还是机会缺失: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影响机制

3.从“边缘化”到“制度化”:走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双重边缘化”困境的路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展开▼

摘要

充分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从多层次、宽领域去引导、扩大该群体的有序政治参与,既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这一历史现实的充分回应,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要求。但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已多有“疲敝之态”——在流出地政治权利行使不充分,不自觉;在流入地政治权利处于“真空”状态,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倾向明显。面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社会现实,深入分析其诱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走出该困境的实践路径,是值得多做研究工作的。 本文以参与意愿、参与机会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为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意愿、参与机会、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探讨了参与意愿、参与机会与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流出地政治参与的具体关系。 通过对河南、重庆、贵州三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获得了如下几点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和流入地政治参与陷入双重边缘化困境。2.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受参与意愿的影响显著,而参与机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政治参与影响不显著。3.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受参与意愿和参与机会的共同影响。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上述研究发现,本文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讨论:第一,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行动逻辑是什么,是“工具性”,还是“价值性”。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流出地政治参与的特征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行动逻辑主要是基于现实的“工具性”考量。第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影响机制是什么,是参与冷漠,还是机会缺失,还是二者兼具。根据其政治参与的行动逻辑,该群体在流出地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参与意愿较低,政治态度冷漠。而其在流入地的政治参与,既受参与机会缺失的影响,又受参与意愿的影响。第三,通过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参与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式,消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冷漠,调动他们的参与意愿,使其参与意愿、参与机会、政治参与同向发展,该群体才能借以走出政治参与双重边缘化的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