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声音发育特征以及母幼间声讯行为交流研究
【6h】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声音发育特征以及母幼间声讯行为交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 动物通讯模式与发育

1.1.1 动物通讯模式

1.1.2 动物通讯行为发育

1.2动物声音通讯与发育

1.2.1动物声音通讯的类型、特征

1.2.2 动物声音类型发育

1.3 大熊猫种群现状与行为研究

1.3.1 大熊猫的种群现状

1.3.2大熊猫的行为研究

1.3.3 大熊猫声音通讯行为研究

1.3.4 大熊猫的育幼行为研究

1.4 行为研究方法

1.4.1 定义行为

1.4.2 行为取样法和记录方法

1.5 声音作为大熊猫幼体发育早期母幼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

1.5.1 大熊猫育幼期声音通讯研究

1.5.2 大熊猫幼仔个体发育的特殊性

1.5.3 探究初生大熊猫叫声特征的必要性

1.2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地点和研究对象

2.2 数据采集和声音分析

2.3 行为观测和行为谱

2.4 数据分析

2.5 幼仔出生120日龄内三个时期的划分

3 结果

3.1大熊猫幼体至45日龄期声音特征

3.1.1 幼体声音分类结果

3.1.2母体与0-45日龄幼体的声音交流

3.2 大熊猫幼体45至90日龄声音特征与母体间行为

3.3 大熊猫幼体90至120日龄声音特征与母体间行为

3.4 幼仔叫声随年龄的动态变化

3.4.1 0-45日龄叫声频次差异

3.4.2 45-90日龄叫声频次差异

3.4.3 90-120日龄叫声频次差异

3.4.4 0-120天三种叫声频次差异

4 讨论

4.1 大熊猫幼仔声音分类的讨论

4.2 大熊猫幼体初生至45日龄期声音特征与母幼间的交流

4.3 大熊猫幼体45至90日龄声音特征与母幼间的交流

4.4大熊猫幼体90至120日龄声音特征,以及母体间的交流

4.5 幼仔叫声随年龄的动态变化

4.5.1 幼仔叫声参数的变化

4.5.2 幼仔叫声频次的变化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声音通讯作为动物的主要交流方式之一,能够通过传达发声者的信息来使得接受者做出相应的回应。对很多高等动物来说,特别是刚出生的、视觉、身体运动能力等发育不完全的幼体,声音信号的识别与传递都是其种群长期续存的重要保障。初生大熊猫幼体体重轻、双眼紧闭,不能独立移动,全身仅有稀疏白色胎毛。此时的大熊猫新生幼体主要依靠声音与母体进行交流。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大熊猫幼仔眼睛睁开(45日龄左右),视觉发育;四肢逐渐能够行走(120日龄左右),具有行动能力,不再依赖声音和外界进行交流。因此,探究其从出生至双眼睁开、具有行动能力等发育关键时期的声音通讯的特征,以及与母体间交流的行为互应关系,可以增加对了解这一濒危动物的了解,从而提高保护与管理能力。 根据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规律,大熊猫幼仔在45-50天左右眼睛睁开,有轻微的视物能力,在90天左右具有轻微的行动能力。对大熊猫幼仔出生至120日龄的声音行为和其母兽的育幼行为进行采集和观察,并将幼仔出生至120天内划分为3个时期,即出生到45日龄时为第一个时期;45日龄到90日龄时为第二个时期;90日龄到120日龄为第三个时期。 利用Shure VP89M指向性麦克风和Tascam DR-100MKⅡ录音设备进行0-120天内大熊猫幼仔的声音进行采集,在Adobe audition3.0软件内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哺乳期雌性大熊猫的行为进行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利用spss25进行分析; 主要取得以下结果: 1.大熊猫幼体0-120日龄声音发育特征。通过对大熊猫幼仔叫声的分析,在圈养大熊猫种群中,母兽对幼仔进行哺乳活动时,大熊猫幼仔在0-120日龄时主要叫声类型有三种:Squawk、Squall、Croak。在人为划分的三个时期中,0-45日龄时,Croak叫声频次显著高于Squall叫声频次(p<0.05),高于Squawk叫声频次。在45-120日龄期中,Croak叫声频次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叫声(p<0.05),说明在幼仔0-120日龄内,以Croak叫声为主,其他两种叫声为辅。在对三个时期中同种叫声频次的比较中显示,幼仔叫声频次在逐渐减少。说明幼仔利用声音和母兽进行交流的通讯方式在改变,逐渐向其他通讯方式过渡。 2.大熊猫幼体0-120日龄声音特征0-45日龄期的大熊猫幼仔双眼紧闭的,没有行动能力,与母体交流仅仅依赖于声音通讯。该阶段大熊猫幼体的声音特征如下:Squall基频值(1160.96±226.18Hz)和主频值(2239.94±746.67Hz)都是最高,Squawk的基频值(820.53±161.35Hz)和主频值(931.98±437.56Hz)次之,而Croak的基频值(728.74±120.34Hz)和主频值(735.92±138.48Hz)则为最低。45-90日龄期的大熊猫幼仔Croak叫声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而Squawk和Squall叫声出现的频率则分别只有3.8%和4.2%,表明在该阶段,个体的叫声主要是Croak为主。90-120日龄时期,幼仔发出三种叫声的比例发声了变化,在抽取的10%的声音样本中,Croak叫声的频率高达72%%,Squawk叫声和Squall叫声的频率仅有21%和6.8%。 3.大熊猫幼体初生至120日龄与母体声音与行为交流特征:0-45日龄时期,幼体发出叫声后,母体的回应行为类型随着叫声类型不同而不同。母兽以舔仔、叼仔、抱仔、调整位置及调姿等行为来回应,其中在Croak叫声刺激下,舔仔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Squawk和Squall叫声(p<0.05),叼仔行为显著低于听到Squawk叫声和Squall叫声(p<0.05)。在Squawk叫声和Squall叫声刺激下,母兽其他行为没有显著差异。45-90日龄期,在Squall叫声下,母兽以叼仔和舔仔为主要行为,分别占行为总数的33.3%和38.9%,Squawk叫声下母兽的行为较为单一,主要以舔仔为主,占行为的81.3%。Croak叫声诱发了多种行为,其中舔仔是最主要的行为(62%),其次是叼仔(12.8%)和调整位置(10.4%)。综合来看,舔仔、叼仔以及调整位置这三种行为占据了母兽对45~90日龄幼仔叫声的绝大部分行为回应,表明在该阶段幼仔叫声的功能性可能逐渐变得单一化。90-120日龄时期,幼仔发出叫声,母兽以舔仔、叼仔、抱仔、调整位置及调姿等行为来回应,但母兽的各种行为在不同叫声刺激下均无显著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刘璇;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 动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江;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熊猫; 声音; 发育特征; 声讯; 行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