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食蚜瘿蚊本地品系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
【6h】

贵州食蚜瘿蚊本地品系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豌豆修尾蚜的人工实验种群

1.1.2食蚜瘿蚊的人工实验种群

1.1.3实验仪器设备

1.2实验方法

1.2.1食蚜瘿蚊形态学研究

1.2.2食蚜瘿蚊生物学研究

1.2.3温度对食蚜瘿蚊实验种群的影响

1.2.4食蚜瘿蚊对蚜虫捕食作用

1.3数据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食蚜瘿蚊形态学特征

2.2食蚜瘿蚊生物学研究

2.2.1食蚜瘿蚊的生活史

2.2.2食蚜瘿蚊成虫羽化、产卵习性

2.2.3食蚜瘿蚊幼虫的习性

2.2.4食蚜瘿蚊蛹的习性

2.2.5补充养分对食蚜瘿蚊成虫寿命的研究

2.3温度对食蚜瘿蚊实验种群的影响

2.3.1温度对食蚜瘿蚊发育历期的影响

2.3.2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

2.3.3食蚜瘿蚊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2.3.4食蚜瘿蚊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

2.4食蚜瘿蚊对蚜虫捕食作用

2.4.1食蚜瘿蚊幼虫对豌豆修尾蚜的功能反应

2.4.2不同寄主食物对食蚜瘿蚊功能反应的影响

2.4.3不同温度对食蚜瘿蚊功能反应的影响

2.4.4食蚜瘿蚊的寻找效应

3结论与讨论

3.1食蚜瘿蚊形态特征

3.2食蚜瘿蚊生物学研究

3.3温度对食蚜瘿蚊实验种群的影响

3.4食蚜瘿蚊对蚜虫捕食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贵州食蚜瘿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展开▼

摘要

食蚜瘿蚊[Aphidoletesaphidimyza(Rondani)]是贵州十字花科菜田捕食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豌豆修尾蚜[Megourajaponica(Matsumura)]等的优势种天敌,对菜蚜发生具较强的自然控制能力。本文对贵州食蚜瘿蚊本地品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食蚜瘿蚊在贵州贵阳每年发生8~9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当年第8~9代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35℃,其中幼虫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7.49℃,蛹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13.42℃;世代有效积温为273.82日度,其中卵的有效积温最低,为40.96日度,幼虫的有效积温最高,为96.94日度。  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食蚜瘿蚊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并且饲以10%蜜水、清水可延长食蚜瘿蚊成虫的寿命:雌成虫饲以10%蜜水比对照平均多活4.2天,雄成虫平均多活1.7天;雌成虫饲以清水比对照平均多活2.3天,雄成虫平均多活1天。  探讨了温度对食蚜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1龄死亡率最高,为18.2%,对种群数量的减低有重要影响,雌性率为0.83,平均产卵量为28粒/雌,种群增长指数I=12.6。  研究了食蚜瘿蚊幼虫对豌豆修尾蚜的功能反应,在有充足的豌豆修尾蚜时,食蚜瘿蚊幼虫一昼夜能捕食10头豌豆修尾蚜。  不同寄主食物对食蚜瘿蚊功能反应有影响,食蚜瘿蚊幼虫的寻找效率(a)以在豌豆修尾蚜上最高,甘蓝蚜最低,处理时间以甘蓝蚜上最短,在豌豆修尾蚜上最长。  不同温度对食蚜瘿蚊的捕食效应影响显著。在15~22℃范围内,寻找效应随温度的增加而有增加,当超过22℃,寻找效应又下降。相反,在15~22℃范围内,处理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当超过22℃,处理时间又逐渐延长。  食蚜瘿蚊的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模型E=QP-m和Beddingtom模型E=aT/1+btw(P-1)进行了模拟,E随着P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食蚜瘿蚊的增大,寻找效应更接近E=aT/1+btw(P-1)曲线,说明Beddingtom模型更好地反应了寻找效应和食蚜瘿蚊密度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