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与生境协变关系研究——以花江地区为例
【6h】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与生境协变关系研究——以花江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综述

1.1喀斯特森林的生境特征研究

1.2退化喀斯特森林的小气候特征研究

1.3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与生境的协同进化

2立题依据

3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区域概况

3.2技术路线

3.3研究方法

3.3.1群落样地调查

3.3.2小生境调查

3.3.3小气候测定

3.3.4数据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喀斯特植被环境因子特征

4.1.1生境类型及其特征

4.1.2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

4.2喀斯特植被各恢复阶段群落组成

4.2.1不同喀斯特植被恢复阶段群落组成

4.2.2裸地(石漠化)阶段植物种类

4.2.3草本群落阶段群落组成

4.2.4灌木群落阶段群落组成

4.2.5灌乔过渡阶段群落组成

4.2.6乔林群落阶段群落组成

4.3喀斯特植被种组更替与主导因子协变

4.3.1种组与环境稳定度协变

4.3.2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环境主导小气候因子筛选

4.3.3种组与主导因子协变

4.3.4协变机理分析

4.3.5优势种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有关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与环境的协同变化关系是演替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江)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以空间系列代替时间系列”方法选择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和小气候观测。通过对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小气候特征和群落优势种组特征变化研究,提出了评价群落小气候环境稳定度的概念,阐明了优势种组与环境稳定度的协变关系,以及种组与主导环境因子稳定度的协变关系。主要结果研究结果如下: 花江退化喀斯特生境存在土面、石面、石沟、石槽、石缝、石洞6种小生境类型,共有土面一石面型,石面-土面型、石面型三种生境组合,不同的生境类型和组合具有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和植物利用的有效性。 早期的群落环境稳定度低,光照、土壤温度、相对湿度、气温等的波动性较大,由于小生境的特征不同,各小气候因子在小生境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随植被恢复,环境稳定度提高。 影响植被恢复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由裸地(石漠化)阶段到乔林群落阶段,优势种组的替代过程是主导环境稳定度由低向高的变化过程。先锋种适应于早期不稳定的光环境,不适应于后期稳定的光环境,同时,先锋种较能忍受早期剧烈的变温和高温,顶极种则更容易在稳定的土壤温度环境下占优势;此外,先锋种还适应于早期不稳定的土壤水分环境(喀斯特地区临时性干旱),项极种适应于后期水分充足的土壤环境。 优势种组由先锋种经过渡种向顶极种依次替代,先锋种在裸地(石漠化)阶段和草本群落阶段占优势地位,过渡种在灌木群落阶段占优势地位,顶极种在乔林群落阶段占优势地位,种组替代与环境因子的变化是协同进行的,植被恢复能明显改善环境小气候,小气候形成反过来又促进植被恢复及优势种组更替。 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稳定度与种组协变关系均表现为稳定度提高过程是群落由先锋种经过过渡种向顶极种替代过程,即先锋种更适应早期不稳定环境,顶极种更适应于后期稳定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