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研究
【6h】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课题来源

1.2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1.3遗迹化石研究概述

2区域地质

2.1大地构造位置

2.2地质发展简史

2.3地层层序

2.3.1岩石地层

2.3.2岩石地层格架

2.3.3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

3遗迹化石的产出和组合特征

3.1遗迹化石的分布

3.2遗迹化石类型

3.3遗迹组构

4沉积环境研究

4.1岩相古地理

4.2地层结构和格架的环境反映

4.3遗迹化石的环境分析

4.3.1古氧相分析

4.3.2遗迹相分析

4.4沉积环境讨论

5遗迹化石描述

6结束语

6.1取得成果

6.2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附录

展开▼

摘要

遗迹学是一门新兴的地质学科,它是生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是这些学科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地质学信息。 贵阳花溪下三叠统大冶组产出大量遗迹化石,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尽管该地区遗迹化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前人多把遗迹化石研究作为环境讨论的一种方法,在遗迹化石的古生物学、遗迹组构和遗迹相等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这样就不能使遗迹学方法正确的应用于环境分析。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遗迹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做了详细研究,并利用遗迹组构、遗迹相分析等方法对沉积环境做了进一步探讨。 本文对大冶组遗迹化石作了系统研究,共描述了20个遗迹属,23个遗迹种,其中Circulichnis、Gyrochorte、Ophiomorpha、Planolites、Palaeophycus、Phycodes、Rhizocorallium、Undichna等8个遗迹属是在本区首次发现,Asterhaphe dangwu-ensis iclmogen.et ichnosp.nov-Polymacanopsis succincta ichnogen.et ichnosp.nov.、Polymacanopsis snello ichnogen.et ichnosp.nov.、Paleodictyon(Megadictyon)gigantus iclmogen.et ichnosp.nov.等为2个新遗迹属、4个新遗迹种;分析研究了遗迹化石层位分布,遗迹化石的组合和交切关系,并划分出Phycodes、Cosmorhaphe-Planolites和Thalassinoides-Phycodes等3个遗迹组构;通过遗迹相的研究认为花溪地区大冶组一段、三段为Cruziana 遗迹相,二段为Zoophycos-Nereites过渡遗迹相沉积;根据生物遗迹潜穴的深度、宽度和生态习性类型的统计分析,指示大冶组二段属于缺氧沉积环境。综.综合岩相、地层结构、古氧相和遗迹相等,本文认为花溪地区在早三叠世印度中期位于碳酸盐台地缓斜坡前沿,总体为深水缺氧沉积环境,但由于台地缓斜坡的特殊古地貌,Zoophycos-Nereites过渡遗迹相所指示的水体深度比正常情况下小,推测为200-400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