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省黄精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6h】

贵州省黄精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1.1 前 言

1.2黄精及病害的研究

1.3叶点霉属真菌的分类和鉴定

1.4 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1.5病程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2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黄精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病害的调查地点、时间和内容

1.2病害标本的采集

1.3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1.4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1.5病原菌的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黄精炭疽病

2.2黄精叶斑病

2.3黄精黑斑病

2.4黄精根腐病

2.5黄精茎腐病

2.6黄精褐斑病

2.7黄精花腐病

2.8黄精病毒病

第三章黄精叶斑病菌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1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1.2生物学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危害

2.2 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章 黄精叶斑病发病条件的调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1.2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

1.3黄精叶斑病发病条件的田间调查

1.4黄精叶斑病发病情况的调查:

2结果与分析

2.1病菌致病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2.2温度与降雨对叶斑病发生的影响

2.3黄精栽植时期对叶斑病发生的影响

2.4品种与叶斑病发生的关系

2.5施肥与叶斑病发生的关系

2.6土壤排水条件与叶斑病发生的关系

第五章黄精叶斑病的防治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化学药剂的室内筛选

1.2黄精叶斑病病程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1.3 田间防治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

2.2黄精叶斑病病程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2.3 田间试验的结果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黄精病害调查

1.2黄精叶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1.3叶斑病发病条件的调查研究

1.4黄精叶斑病的防治

2 讨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图 版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贵州省遵义市风冈县、湄潭县黄精栽培基地,调查并鉴定出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根腐病、茎腐病、褐斑病、花腐病七种真菌病害和一种病毒病(病原菌尚未确定)。 对引起黄精叶斑病的病菌叶点霉属(Phyllosticta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pH5.0~7.0、淀粉作为碳源、硝酸钙作为氮源及光暗交替等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30~35℃、pH3.0~6.0、相对湿度100%+水膜等条件适合分生孢子萌发;30℃、淀粉作为碳源、硝酸钠作为氮源及全光照等条件有利于产孢。 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叶斑病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40%治粉高悬浮剂对菌丝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0.13μg/ml,抑菌圈直径在浓度32μg/ml为20.6mm。 测定健康的黄精植株接种叶斑病菌后,酚类物质代谢相关的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染病的黄精叶片中的PAL,POD,PPO的酶活性与健康植株的叶片相比,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对黄精叶斑病的发病条件进行室内和田间的调查研究,显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叶斑病病菌萌发和生长的主要因素。 对黄精叶斑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