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斯特山区小麦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6h】

喀斯特山区小麦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背景

1.2 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小麦株型结构研究概况

2.2 株型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2.3 栽培措施对小麦产量和株型的调控

2.4 贵州喀斯特山区小麦株型研究

2.5 试验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地概况

3.3 试验设计

3.4测定项目及方法:

3.5 试验田间管理进程

4 结果与分析

4.1 三个品种穗部性状比较分析

4.2 三个品种叶型性状关系比较

4.3 三个品种茎部性状关系比较

4.4 三个品种蘖部性状比较分析

4.5 三个不同株型品种肥力与产量效应相关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喀斯特山区小麦高产株型指标

5.2 喀斯特山区不同株型小麦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5.3 有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小麦是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600万亩左右,产量约占夏粮的70%,在贵州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属典型的石灰岩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区,其小麦生产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在丰产年份平均亩产也只能达到120.6kg,离我国的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探索喀斯特山区小麦的适宜株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关系,对今后贵州的小麦育种和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探讨喀斯特山区小麦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栽培措施→群体结构→株型→产量为主线,以贵州省自育小麦品种丰优7号、丰优8号和贵农19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度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农科所试验地中,通过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三个品种的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高产小麦株型指标可概括为:株高70~74cm,穗长10~11.5cm,穗茎节长23cm左右,倒二节长13~15cm,株高构成指数在0.504~0.678之间,穗粒重3~4.8g,穗茎节重和倒二节重均为0.6~1g,株重与穗重的比值为1.6左右,有效穗18~21.3万穗/667m2,单株成穗率在1.17~2.41之间。叶面积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喀斯特山区不同株型小麦的产量与穗茎节的重量都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2、大穗型品种丰优7号在黔西南州喀斯特山区高产的最优方案为:基本苗为23.4万株/667m2,氮的施用量为20kg/667m2,磷的施用量为10kg/667m2,钾的施用量为20kg/667m2的条件下可获得537kg/667m2的高产量。中间型品种丰优8号达到高产的基本苗为15万株/667m2,氮的施用量为12kg/667m2,磷的施用量为45kg/667m2,钾的施用量为16.75kg/667m2的条件下可获得484.61kg/667m2的高产量。对多穗型品种贵农19达到高产的基本苗为23.4万株/667m2,氮的施用量为20kg/667m2,磷的施用量为45kg/667m2,钾的施用量为20kg/667m2的条件下可获得534.21kg/667m2的高产量。
  3、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充分调控水肥条件的栽培技术措施下,大穗型品种丰优7号和多穗型品种贵农19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更高产的产量潜力目标,而中间型品种丰优8号在相同的栽培技术措施下,较容易达到高产的产量水平。因此,在大面积生产和推广中更易被农户所接纳和使用,小麦育种者可以此为育种参考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