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兰科几种珍稀药用植物的丛生芽诱导研究
【6h】

兰科几种珍稀药用植物的丛生芽诱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兰科植物概述

2 兰科植物的药理作用

3 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

3.1 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3.2 兰科植物丛生芽的化学诱导研究现状

4 兰科植物遗传转化研究现状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兰科几种珍稀药用植物丛生芽的化学诱导研究

第一节 杜鹃兰“丛生芽”的化学诱导

1 试验材料

2 试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二节 金钗石斛丛生芽的化学诱导

1 试验材料

2 试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节 白及丛生芽的化学诱导

1 试验材料

2 试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兰科几种珍稀药用植物丛生芽的转基因诱导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设备

1 试验材料

2 试剂与仪器

3 常用培养基

第二节 试验设计

1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

2 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

3 遗传转化方法

4 不同因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5 GUS组织化学法检测

6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7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1 杜鹃兰、金钗石斛和白及对Kan的敏感性

2 不同因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3 GUS组织化学检测

4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5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 杜鹃兰“芽丛”的化学诱导

1.2 金钗石斛丛生芽的化学诱导

1.3 白及丛生芽的化学诱导

1.4 兰科几种珍稀药用植物丛生芽的转基因诱导研究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后续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兰科几种珍稀药用植物(杜鹃兰、金钗石斛、白及)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丛生芽发生的影响因素和诱导途径,在成功建立了这几种植物丛生芽化学诱导方法的基础上,也对其丛生芽的转基因诱导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杜鹃兰种子无菌萌发的原球茎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基、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同浓度活性炭及不同培养条件对杜鹃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MS+6-BA1.0 mg·L-1+IBA1.0 mg·L-1+活性炭0.5 g·L-1为增殖培养基,温度15℃,光照强度2000 lx时有利于杜鹃兰原球茎的增殖,增殖的原球茎呈丛生型且长势较好,40 d内增殖率可达177.11%;以生长势好的增殖原球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量的大量元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活性炭及正交优化试验(TDZ、IAA、蔗糖、大量元素)对杜鹃兰“芽丛”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4MS培养基附加TDZ1.5 mg·L-1+IAA0.4 mg·L-1+蔗糖30 g·L-1为杜鹃兰“芽丛”诱导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最大增殖系数达3.16。
  2、以金钗石斛种子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75%乙醇处理时间、0.1%升汞处理时间、6-BA、NAA对金钗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分别经75%乙醇处理15 s、0.1%升汞处理10 min后,接种到不添加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中进行萌发,得到的萌发率高;以大小相近、深绿色的原球茎为试验材料,MS+蔗糖30 g·L-1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6-BA、2,4-D和活性炭对金钗石斛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6-BA1.0 mg·L-1、2,4-D1.0 mg·L-1和活性炭0.2 g·L-1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效果较好,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呈绿色且长势较好;以绿色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诱导丛生芽,MS+蔗糖30 g·L-1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6-BA、NAA和活性炭对金钗石斛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6-BA1.0 mg·L-1、NAA0.1 mg·L-1和活性炭0.2 g·L-1有利于金钗石斛丛生芽的诱导,诱导率可达80.0%。
  3、以白及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NAA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NAA0.5 mg·L-1+活性炭0.5 g·L-1+土豆泥75 g·L-1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率较高;以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6-BA对白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3/4MS培养基附加6-BA0.1 mg·L-1+NAA1.0 mg·L-1+IBA0.15 mg·L-1+活性炭0.3 g·L-1+香蕉汁50 g·L-1为白及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诱导率可达87.5%。
  4、以杜鹃兰、金钗石斛及白及原球茎为农杆菌遗传转化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生理状态、创伤方式、菌液OD600值、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对上述三种兰科药用植物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杜鹃兰原球茎GUS染色呈蓝色,少数GUS染色呈蓝色的植株PCR检测呈阴性,即杜鹃兰遗传转化极其困难(试验效果不佳);适于金钗石斛遗传转化的条件:以直径5 mm的金钗石斛原球茎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OD600为0.5~0.7的菌液中侵染10 min,期间用频率40 KHz的超声波处理3 min,共培养2 d,部分金钗石斛原球茎GUS染色呈蓝色,部分GUS染色呈蓝色的植株PCR检测呈阳性,初步证实 ipt基因已转入金钗石斛基因组中;适于白及遗传转化的条件:以叶长10 mm的白及幼苗为材料,预培养2 d后置于OD600为1.0~1.2的菌液中侵染10 min,期间用频率40 KHz的超声波处理3 min,共培养2 d,部分白及幼苗GUS染色呈蓝色,部分GUS染色呈蓝色的植株PCR检测呈阳性,初步证实ipt基因已转入白及基因组中。

著录项

  • 作者

    吴彦秋;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 学科 植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明生;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67.035.2;
  • 关键词

    兰科药用植物; 丛生芽; 转基因诱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