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法律保障研究
【6h】

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法律保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人权保障的内在需求

一、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重要依靠

二、自由权与平等权的实现前提

三、国际人权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维护社会正义的国家使命

一、社会正义与国家目的

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与社会正义

第三节 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承

一、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历史传统

二、弘扬优秀文化:当代中国的客观要求

第二章 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律体系

第一节 发展历程:从政策到法律

一、萌芽时期(1921—1955年)

二、形成时期(1956—2012年)

三、发展时期(2013年以来)

第二节 基本体系: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

一、中央立法

二、地方立法

第三节 救助内容:基本供养和专项救助

第三章 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法律保障的问题

第一节 法律位阶及地方立法问题

一、法律位阶较低

二、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矛盾

第二节 救助供养内容问题

一、救助供养对象界定不明

二、救助供养标准阙如

三、就业救助缺乏

第三节 救助供养制度的执行问题

一、相关理念滞后

二、管理部门设置不规范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四、退出机制规定不具体

第四节 法律责任及救济问题

一、法律责任存在漏洞

二、法律救济不彻底

第四章 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法律保障的完善

第一节 健全立法保障

一、提高法律位阶与法制统一

二、科学界定救助供养对象和标准

三、增加就业救助和补充退出机制

四、完善法律责任

第二节 提高行政保障

一、救助供养制度执行中的人文关怀

二、规范管理部门设置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四、完善行政复议

第三节 加强司法保障

一、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二、建立相关公益诉讼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代中国把特困人员界定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些作为社会中最不利地位者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生存受到威胁,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困境。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救助的思想传统和实践传统。当下,我国对这些处于最不利地位群体的救助更是不遗余力。当代中国为保障特困对象的基本人权,实现其自身的发展,由国务院于2014年公布施行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城乡“三无”人员保障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纳入到了法治化的轨道,有了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但是,由于法律必然滞后于实践,当前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为完善我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律保障,从而更能保障特困人员的基本权利。首先从当代我国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理基础出发,分析了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律体系;随后分析了当代我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存在着的法律保障问题;最后针对其存在的法律问题作出了一些思考。全文分为如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理基础。公民获得救助的根源在于人权的保障,特别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和在此之上的自由权和平等权。公民人权的保障又离不开法律的根本肯定。基于此,本部分首先从生存权、发展权和自由权、平等权出发分析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根本权利属性,继而又梳理了相关国际人权法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律保障基础。国家是制度的设计者,也是救助供养的主要主体。因此,本部分又分析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是国家维护社会正义的使命之所在,论述了国家对特困对象救助供养的正当性。我国历来有扶危助困的优秀传统。因此,在本部分最后梳理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历史传统,并分析了传承优秀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客观要求。
  第二部分介绍了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律体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律体系即是调整规范特困对象救助供养的所有法律的有机统一。本部分从政策到法律、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和基本供养和专项救助三方面介绍了法律体系的内容。
  第三部分分析了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法律保障问题。由于特困对象救助供养制度还处于发展时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法律保障不完善的问题。具体来说,当代中国的特困对象救助供养还存在着法律位阶较低、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冲突、具体制度内容规定不明、执行不完善、法律责任规定不全及救济不彻底等问题。
  第四部分论述了当代中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法律保障的完善。研究制度重在于完善制度。该部分是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针对在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笔者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方面为纲,借鉴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的有益之处为完善我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提出了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