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风化软岩及其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研究
【6h】

强风化软岩及其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凭祥等地工程中所遇到的强风化软岩地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桂西主要的强风化软岩工程地质特征、力学性质、不同c、φ值时承载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首次提出利用护桩加强复合地基稳定性的方法,并利用有限元对护桩的作用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强风化软岩工程特性及其复杂,在垂直方向风化极不均匀,在水平方向出现球状风化,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软化变形、抗剪稳定差、渗透变形等;
   (2)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发现:c、φ值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含水率小于15%时,减小速率尤为显著,当含水率大于15%后,c、φ仍在减小,但趋势有所减缓,且c、φ实验值较离散,同一场地变化较大;
   (3)通过对比不同学者关于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上部结构刚度对复合地基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影响较小;基础刚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小沉降,但其影响有限;垫层厚度宜在20~40cm、弹性模量宜在60~80Mpa;适当增加桩距可以有效的提高桩土应力分担比;桩长越长沉降越小,当桩长超过有效桩长后,其影响较小;
   (4)采用有限元理论,通过ANSYS软件对不同c、φ值时的CFG桩-筏复合地基承载性状进行了模拟对比研究发现:在工况三时,CFG桩-筏复合地基在边桩两侧的未加固区出现弧状弧状塑性变形带,易引起地基的整体剪切破坏。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数据进行对比,认为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较吻合,有限元模拟分析有效、可行;
   (5)针对工况三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即在筏板两侧未加固区域加CFG桩并首次将其定义为护桩,且建立了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加护桩后,复合地基边桩两侧未加固区未出现弧状塑性变形带,较未加护桩时加固区沉降值减小了9.11mm,周围未加固地基沉降减小了25.67mm,认为护桩能有效的提高复合地基整体稳定性,减小加固区及非加固的沉降;
   (6)模拟分析了护桩桩距、桩排数对地基加固区和非加固区承载性状的影响,模拟结果为:当护桩与边桩距离超过6d(d为CFG桩径)时,护桩对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影响就很小了,建议护桩应在边桩两侧6d范围内布置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护桩布置排数一般为1~3排,超过三排对地基沉降的影响不显著,且工程成本较高。
   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对强风化软岩地区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今后的工程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