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漓江主流河床地貌遥感研究
【6h】

漓江主流河床地貌遥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河流地貌遥感研究概论

1.3 本次研究情况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漓江主流的河流地貌

3.1 自然地理

3.2 河流地貌类型

3.3 河流地貌变化

3.4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4章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4.1 遥感数据源

4.2 波段的选取

4.3 遥感影像的校正

4.4 遥感影像的镶嵌与裁剪

4.5 Google Earth河流地貌遥感信息获取技术

第5章 Google Earth高程一致性分析

5.1评价方法

5.2 评价数据

5.3分析结论

第6章 漓江河流地貌遥感特征信息提取

6.1 水系信息提取

6.2 河流弯曲系数变化信息提取

6.3 河流面积变化信息提取

6.4 漓江河流宽度信息提取

6.5 心洲和边滩信息提取

6.6 凹、凸岸信息提取

6.7 漓江局部变化信息提取

第7章 漓江河流地貌遥感纵剖面信息提取

7.1 河流纵剖面

7.2 漓江河流纵剖面

7.3 漓江河流纵剖面形态处理

7.4 漓江流经区岩性构造简述

7.5 漓江河流的纵比降

第8章 漓江河床地貌演变控制因素分析

8.1河流演变控制因素确定原则

8.2 河流纵剖面形态对河流演变的启示

8.3 地质因素分析

8.4 人类因素分析

第9章 小结

9.1 研究结论

9.2 问题与讨论

9.3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漓江河流地貌是漓江水资源、水环境和旅游经济的载体,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漓江地貌研究是所有漓江研究的基础。掌握漓江地貌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是科学开展漓江综合治理的关键。但迄今尚无关于漓江地貌系统研究的工作。为此,本文以河流地貌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基于Internet的最新Google Earth遥感数据,结合MapGIS运用,对漓江河流地貌的时空变化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
  本论文以9章的篇幅论述了对漓江河流地貌的调查研究,归纳为两大方面。第一、地貌空间特征研究:对近期漓江主河道河床地貌的位置分布、形态特征、数量及空间关系等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Google Earth(下简称GE)与MapGIS软件相结合的遥感目视解译与空间测量;其二、地貌时变特征研究:对自1985以来至今30年里漓江主流河床地貌空间位置和形态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开展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1985、1990、1998、2006和2010年共5个时相的TM遥感时间序列数据动态分析。
  围绕研究任务开展了6方面核心研究工作:
  (1)基于GE数据-1:1万地形图-GPS高程数据相关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的漓江横剖面GE高程数据实用性检测;
  (2)漓江主河道河床地形-地质纵剖面GE制图、纵剖面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及地质背景分析;
  (3)基于GE和MapGIS的漓江主河道河床宽度,东西河岸凹凸岸位置、形态与长度,东西河岸边滩位置、形态与大小,心洲位置、形态与大小等的空间测量与定量分析;
  (4)基于1985、1990、1998、2006和2010年5时相TM遥感数据和MapGIS的漓江双潭村心洲形态变化动态分析;
  (5)纵剖面曲线最小二乘法圆滑、最佳拟合和曲线转直线投影制图,分段比降及其与地质控制因素关系;
  (6)人类活动对漓江地貌形态变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漓江在过去25年里河床面积逐年减少,河流曲率增大,河流纵降比在河流上段达到6.2‰,中游比降为1.1‰,下游比降在0.4‰到0.5‰之间,河流随着距离源头的距离的加大,河流的平均宽度也在增大,进一步显示出了漓江的老年期河流特征。研究确定,漓江河曲的弯曲很大程度上受到构造和岩性地质因素控制;人类活动加剧对漓江河床的宽展和缩窄变化加快影响明显,关系密切;通过对漓江河流纵剖面曲线形态特征的定量分析,表明在漓江河流在整体上侵蚀作用大于地壳抬升作用,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而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本文研究成果和结论已被我校承担的国家科技部漓江研究项目采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