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拉萨地块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h】

拉萨地块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拉萨地块的历史

1.2 拉萨地块中生代的岩浆活动

1.3 与拉萨地块有关的缝合带

第二章 样品测试分析方法

2.1 锆石U-Pb测年

2.2 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第三章 拉萨地块南部桑日群火山岩研究

3.1 地质背景

3.2 麻木下组火山岩

3.3 比马组火山岩

3.4 桑日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层序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萨地块南部旦师庭组火山岩研究

4.1 锆石U-Pb年龄

4.2 地球化学特征

4.3 旦师庭组火山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拉萨地块南部新生代林子宗群火山岩研究

5.1 地质概况及样品位置

5.2 锆石U-Pb年龄

5.3 地球化学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拉萨地块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6.1 中生代以前拉萨地块地质构造演化

6.2 拉萨地块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

6.3 拉萨地块南缘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

第七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一直以来被地学界公认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之地。在拉萨地块上大量出露有中-新生代的火山岩和侵入体,这为研究中-新生代时期拉萨地块的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桑日县及周边地区的5套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岩浆活动的时空序列,探讨岩浆源区、成因机制及其形成构造环境,进而对中-新生代时期拉萨地块南部构造演化进行约束。本文主要取得如下认识:
  1.传统意义上认为分布在拉萨地块南缘的桑日群火山岩包括下部的麻木下组和上部的比马组。而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麻木下组形成时代为99.9-136.5Ma,属白垩纪地层,比马组则形成于177.0±2.4Ma-195.2±3.0Ma,属侏罗纪地层,这一认识颠覆了麻木下组老于比马组的认识。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比马组与相邻展布的叶巴组火山岩非常相似,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可能是中生代时期新特提斯雅江洋沿拉萨地块南缘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同一时期不同地段形成的火山岩产物。因此,本文提出将原桑日群解体,仅麻木下组代表原来的桑日群,将比马组从原桑日群中解体出来与叶巴组合并为同一组。
  2.首次获得分布在拉萨地块南部旦师庭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为93.7±1.2Ma,属白垩纪。其岩性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粗面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r等),有明显的Sr正异常,无明显 Eu异常,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
  3.首次获得拉萨地块西部狮泉河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流纹岩的锆石 U-Pb年龄为53.9±0.5Ma。地球化学特征相比于林周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更加富硅、富碱,具有碰撞后加厚地壳背景下产生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印度与欧洲大陆的碰撞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4.本文通过对拉萨地块南部5套火山岩地层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拉萨地块南部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模式。即初始俯冲阶段(195-152Ma)新特提斯雅江洋开始向北俯冲形成叶巴组、比马组等正常岛弧火山岩;快速俯冲阶段(136-100Ma)由于俯冲角度增大,俯冲速度较快形成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特征的麻木下组;晚期俯冲阶段(100-80Ma)由于重力拖拉引起洋壳岩石圈板片回转,深部软流圈大量上涌形成以旦师庭组火山岩为代表的岩浆活动。陆-陆碰撞阶段(65-40 Ma)新特提斯雅江洋洋壳俯冲消失殆尽,印度大陆最终和拉萨地块发生陆陆碰撞,形成具有碰撞后岛弧火山岩特征的林子宗群火山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