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粤北石人嶂脉状钨矿矿化分带规律的研究
【6h】

粤北石人嶂脉状钨矿矿化分带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广东石人嶂钨矿是一个资源危机型老矿山。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与矿山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综合对比的方式,采用了地质测量、坑道观察、分析测试等研究方法,较为深入的研究了石人嶂石英脉钨矿的矿化分带规律和矿化模型,并通过与南岭地区的典型石英脉型矿床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研究成果: 1.石人嶂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矿脉在纵剖面上呈现不完全对称的扇形分带,单一脉具有从北东往南西倾伏的规律;在横剖面结构上呈树形分带;在平面结构上沿构造带呈定向脉组(群)分布;垂向上从矿脉的上部向深部,水平上从矿脉的两端至中央,矿脉带(组)的宽度由大变小,含脉率由低变高,含脉密度由大变小,脉幅由薄变厚,矿化强度由弱-强-弱。矿脉的几何形态变化与黑钨矿的富集关系较为密切。 2.围岩蚀变具有逆向分带性,矿脉的下部黄铁矿化和硅化逐渐增强。从矿脉的上部至下部,亦或从脉壁至脉中心,矿物生成顺序都遵从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的分带特征。在同一成矿作用下,伴随着矿物组合的变化,同种矿物也表现出系列性的变化,如黑钨矿呈现“上锰下铁”的分带特征,显示逆向分带的特点。 3.通过对V14脉的采样分析发现,活动性组分(F、Li)自上而下逐渐降低,Cu、Pb、Zn、Ag、Bi、S、W、Sn等元素在垂向上变化较为明显。W以矿脉的薄脉带-大脉带含量最高,Sn以线脉带和细脉带含量最高。化学元素的垂向变化对应着垂向上的矿物组合的变化,同样显示逆向分带的特点。与典型热液矿床的分带序列相比,石人嶂钨矿的元素轴向分带中Ag、Sn元素的位置靠后,W元素的位置大大提前,成为前缘指示元素。矿脉的深部富银并且达到可利用品位。 4.奥陶纪地层与深部的隐伏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在矿区构造相对封闭的背景下,深部的隐伏花岗岩的熔融分离、上升侵位作用,自上而下温度逐渐降低是形成石人嶂矿化逆向分带的主要原因。深部岩浆演化过程与石人嶂钨矿的矿化分带在空间上是紧密伴生,成因上密切联系的。 5.通过与区域内典型石英脉状钨矿床对比发现,石人嶂黑钨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尤其是垂向上的逆向分带更加明显,梅子窝钨矿则是正向分带,各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石人嶂钨矿的矿化分带规律对于建立南岭地区同类型的矿化分带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孔凡乾;

  •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韦龙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矿床学;矿山开采;
  • 关键词

    粤北; 石人; 钨矿; 矿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