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吉林汪清杜荒岭矿区寻找隐伏金矿研究
【6h】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吉林汪清杜荒岭矿区寻找隐伏金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依据及目的

1.2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3以往地质工作

1.4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地质概况

2.1区域地质

2.2矿区地质概况

第3章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方法概述

3.1地电提取测量法

3.2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

3.3土壤热释汞测量法

3.4数据处理方法

第4章地电化学集成技术的可行性试验

第5章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异常特征

5.1地电提取异常特征

5.2土壤离子电导率(Con)异常平面特征及评价

5.3土壤热释汞异常平面特征及评价

5.4综合解释与评价

第6章 找矿预测评价

6.1异常区划分

6.2找矿预测

第7章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依托于桂林理工大学隐伏矿床研究所与武警黄金指挥部合作研究的项目。为了解决工作区森林覆盖厚,矿体埋藏较深,开展地质工作难度较大等问题,本论文在2016-2017年期间在收集和总结前人资料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吉林汪清县杜荒岭矿区运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地电提取测量、土壤热释汞测量、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寻找隐伏金矿试验研究,主要获得以下几点认识:
  1.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大部分元素具明显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主成矿元素 Au在研究区内分布明显不均匀,并且相对富集,有成矿的可能性。
  2.R型因子分析结果揭示,①NW向线性构造以及各侵入岩脉对 F1因子(As、Sb、Hg)得分异常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②测区内各岩体间存在较明显的物质差异。③F4 Au矿化因子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反映Au有可能在局部形成矿化。
  3.在花岗斑岩脉、次安山岩脉、橄榄辉长岩脉、闪长玢岩脉及其接触带内,均有不同规模、强度地电提取 Au、Ag、Cu、Pb、Zn等异常以及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发育,明显受不同岩性接触带构造控制。
  4.在线性构造叠合区及其边缘区域,分布异常规模与强度大的地电提取Au-1、Au-2、Au-3异常,Ag、Cu、Pb、Zn等成矿相关元素异常和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土壤热释汞异常具有同步的异常特征。Hg元素可以反应断裂构造活动,在线性构造叠合区及其附近区域出现规模与强度较大的Hg异常和土壤热释汞异常,与大规模 Au异常套合较好,可以反映出测区内线性构造叠合区及其附近区域为成矿热液运移及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
  5.在线性构造一接触带叠合区,分布异常三级浓度分带清晰、面金属量最高的Au-1异常,各成矿相关元素异常和电导率异常具有同步的异常特征,综合反映了测区内线性构造一接触带既是控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的地质特征。
  6.根据测区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及容矿构造特征、成矿与构造的关系,结合元素组合及分布规律和地电提取多元素异常、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热释汞三种方法测得的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于测区内圈定出有利找矿靶区6处,其中Ⅰ类靶区2个、Ⅱ类靶区2个、Ⅲ类靶区2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