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溃结灌肠方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6h】

溃结灌肠方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价

2 两组患者疾病症状改善评价

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评价

4 两组治疗前后结肠粘膜炎症改善评价

5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改善评价

6 治疗结束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

7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UC的认识

2 中医学对UC的认识及治疗

3 溃结灌肠方的立论依据

4 溃结灌肠方组方分析及文献论述

5 溃结灌肠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6 溃结灌肠方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附录二:论文

附录三UC患者信息采集表

附录四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溃结灌肠方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的UC患者50例,病例均经电子纤维结肠镜确诊,且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型。根据病人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确定病人的入组,治疗组、对照组均为25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溃结灌肠方灌肠治疗,日一次。对照组给予锡类散、云南白药加生理盐水配制成混合溶液200ml治疗。15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停药3天,连续观察5个疗程统计结果。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结肠镜下肠粘膜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在停药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治疗组完全缓解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著改善了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3.结肠镜下肠粘膜病变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两组经治疗后显效及有效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其复发情况。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溃结灌肠方可明显改善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促进肠粘膜炎症改变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小,治疗后患者短期复发率低,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