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全身免疫机制探讨和临床研究
【6h】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全身免疫机制探讨和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主要英文缩写索引

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对象

2 患者一般情况

3 研究方法

4 主要试剂和仪器

5 操作方法

6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2.1 规范治疗一个月后免疫球蛋白组治疗前后指标结果比较

2.2 规范治疗一个月后T亚群组治疗前后指标结果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慢性前列腺炎的免疫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T亚群(CD4+、CD8+、CD4+/CD8+)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4)例,将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免疫球蛋白组(31)例,另一部分为T亚群组(33)例,使用抗凝采血管在患者用药前进行门诊采血,且同时在门诊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做NIH-CPSI评分并记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3例患者血清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应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对31例患者血清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一个月,一个月后患者门诊复诊,再次门诊行抗凝采血管采血,且同时在门诊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分并记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验分析,记录数据结果。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经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后免疫球蛋白组31例患者的IgA、IgM、IgG在治疗前结果分别为:2.69±1.13,1.28±0.56,12.8±2.56;治疗后结果分别为:2.49±0.8,1.24±0.44,13±2.09;三组数据P>0.05,NIH-CPSI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3.03±7.17,17.1±6.14,P<0.05无显著差异。33例T亚群组患者在治疗前CD4+、CD8+、CD4+/CD8+的结果分别为:49.8±9.1、42.87±7.4、1.23±0.43;治疗后结果分别为:48.37±9.08、43.57±7.65、1.18±0.45,对比治疗前后结果CD8+的P>0.05无显著差异,CD4+、CD4+/CD8+的P<0.05有统计学意义,NIH-CPSI评分治疗前后结果别为:21.58±6.47、14.55±5.62,P<0.05,差异显著。CD4+与NIH-CPSI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γ:0.352,p:0.044; CD4+/CD8+与NIH-CPSI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γ:0.383,p:0.028
  结论:通过检测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可能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意义不大,但仍需进一步延长治疗周期,再次进行对比,而T淋巴细胞CD4+与CD4+/CD8+大部分患者较治疗前降低,且CD4+、CD4+/CD8+与NIH-CPSI评分相关,说明T淋巴细胞参与了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在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局部的免疫得到调节,可能是减轻了CD4+细胞对前列腺组织的炎性浸润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所以T细胞CD4+改变可能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