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其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
【6h】

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其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2.主要仪器,试剂及试剂的配制

3.研究方法

4.胚胎及囊胚评分标准

5.主要观察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三种IVM培养基中的成熟卵率比较

二、共培养组成熟的来源不同的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情况比较

三、共培养组分组行ICSI受精实验室数据比较

四.实验图片

讨论

一、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

二、来自超排卵周期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英文缩略词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继续发育潜能,评估来自控制性超排卵(COH)周期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再利用价值。
  方法:共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CSI-ET助孕并采用长方案治疗的144例患者的MⅠ期及GV期卵母细胞405枚,随机分为A、B、C三组行IVM,A组:IVM培养液(对照组)共89枚;B组:IVM培养液+左旋肉碱(药物组)共97枚;C组:IVM培养液+颗粒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共219枚,比较三种方案不同时间段的成熟卵率。选择C组为最佳IVM-medium。将C组培养成熟的MⅡ期卵母细胞ICSI受精后进行胚胎培养,按照新鲜组和冷冻组(C1组VS C2组)、MⅠ期组和GV期组(CⅠ组VS CⅡ组)、MⅠ-24h成熟组和MⅠ-48h成熟组(CⅠa组VS CⅠb组)等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囊胚形成率等情况。
  结果:1.A、B、C三组MⅠ期卵母细胞24h和48h的成熟卵率分别为24.6%、30.8%、67.8%和73.8%、87.2%、89.1%,C组24h的成熟卵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和C组48h的成熟卵率均高于A组(P<0.05)。A、B、C三组GV期卵母细胞24h和48h的成熟卵率分别为8.3%、15.8%、22.2%和66.7%、73.7%、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MⅠ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CⅠ组)玻璃化冷冻后的复苏率(85.2%)高于GV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CⅡ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共培养组中,新鲜组(C1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及优胚率与冷冻组(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1)。冷冻组未获得囊胚,新鲜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后的囊胚形成率为13.2%(5/38)。
  4.共培养组中,MⅠ期组(CⅠ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与GV期组(C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未获得囊胚。MⅠ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能形成囊胚,囊胚形成率为10.0%(5/50)。
  5.共培养组中,MⅠ期卵母细胞24h成熟组(CⅠ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均高于48h成熟组(CⅠb组),其中卵裂率差异显著(P<0.01),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成熟组获得28.6%(14/49)的优胚率及10.2%(5/49)的囊胚形成率。48h成熟组未获得优质胚胎及囊胚。
  6.体外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与同ICSI周期体内成熟组比较,受精率(59.8% VS80.8%)、卵裂率(73.1%VS90.9%)、优胚率(31.6% VS48.7%)均低于体内成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异常受精率(13.8% VS9.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来自COH-ICSI周期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能在体外成熟,未成熟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共培养能获得更好的体外成熟结果。
  2.MⅠ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比GV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可能更能耐受玻璃化冻融过程。
  3.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经过玻璃化冷冻后可能会影响其受精后的卵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