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栓塞剂经肝动脉插管的基础栓塞实验研究
【6h】

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栓塞剂经肝动脉插管的基础栓塞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最佳聚合条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特点

1.3 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丙烯酰胺试验液浓度、TEMED:AP比值对凝胶聚合时间的影响

2.2 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推注速度的选择

3 讨论及结论

3.1 栓塞材料的要求

3.2 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栓塞剂的特点

3.3 本项目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聚丙烯酰胺凝胶为动脉栓塞剂的家兔实验研究

1 方法与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作

2.2 家兔肝动脉插管实验

2.3 家兔肝动脉栓塞实验

2.4 栓塞剂注入情况及栓塞前后家兔的情况

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正常家兔肝动脉插管情况

3.2 正常家兔肝动脉栓塞情况

3.3 术后实验兔一般情况及肝功能情况

3.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 讨论

4.1 实验动物的选择

4.2 肝动脉插管方式的选择

4.3 肝动脉栓塞情况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全文小结

综述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栓塞剂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最佳聚合条件
  目的:在体外探索并控制聚丙烯酰胺凝胶为血管栓塞剂聚合成凝胶的最佳条件。
  方法:体外建立模拟循环模型后,将30%丙烯酰胺贮存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6%、7%、8%、9%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试验液,在37℃恒温环境下,寻找凝胶聚合最适浓度、四甲基乙二胺(TEMED)∶10%过硫酸铵(AP)值及最适推注速度。
  结果:37℃条件下,TEMED∶AP分别为1∶5、1∶10、1∶15,凝胶浓度为6%时的聚合时间分别为(43.3±1.9)、(117.6±3.0)、(433.0±17.0)s,凝胶浓度为7%时的聚合时间分别为(30.2±1.4)、(33.8±1.9)、(47.0±2.0)s,凝胶浓度为8%时的聚合时间分别为(20.3±1.2)、(22.4±1.4)、(25.0±1.1)s,凝胶浓度为9%时的聚合时间分别为(18.3±1.2)、(26.1±1.3)、(29.5±1.3)s。凝胶聚合时间<45 s、45~50 s、>50 s时聚合有效率分别为6.67%、90%、10%,两两比较,P均<0.01。得出,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最适推注速度为0.1 mL/s。
  结论: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最佳聚合条件为37℃环境下,利用30%丙烯酰胺贮存液配制成7%丙烯酰胺凝胶溶液,取TEMED∶AP=1∶15,推注凝胶溶液速度为0.1 ml/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血管栓塞效果有待下一步动物实验研究证实。
  第二部分 聚丙烯酰胺凝胶为动脉栓塞剂的家兔实验研究
  目的:根据得出的数据对正常家兔肝动脉进行栓塞,并观察栓塞前后家兔一般情况、肝功能及病理学改变,观察正常肝细胞坏死情况,为下一步介入栓塞治疗家兔VX-2肝癌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方法:将30只正常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通过家兔右侧股动——肝动脉置入2.9F微导管,实验组通过微导管注入聚丙烯酰胺凝胶,对照组则注入生理盐水。术前1d及术后1d、3d、7d分别进行肝功能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对比。
  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可栓塞肝动脉小分支及末梢动脉,术后3d栓塞肝细胞明显坏死,术后7d肝功能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经正常家兔通过股动脉—肝动脉插管并注入聚丙烯酰胺凝胶实验得出,聚丙烯酰胺凝胶可作为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易可行、聚合时间可控的新型血管栓塞剂,其对家兔肝动脉栓塞效果确切,对肝功能损害小,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栓塞材料。其对肝癌的栓塞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肝癌动物模型的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