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LC1、ASC、p16和DLK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大鼠诱发性肝癌的关系
【6h】

DLC1、ASC、p16和DLK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大鼠诱发性肝癌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摘要

前言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肿瘤

主要英文缩略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组织中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i-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containing a CARD,ASC),p16又称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suppressor1,MTS)和脂肪前体细胞因子-1(Delta-like1 homologue,DLK1)这4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大鼠肝癌的关系。
  方法:1、实验标本: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实验组(35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按期在实验组大鼠腹部用AFB1行腹腔注射,诱发大鼠肝癌,并制作建立大鼠实验动物肝癌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未予以AFB1处理。2、标本采集:在实验第52周全部处死,取肝,观察其肝脏病理组织改变。3、标本检测: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MS-PCR)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中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4种基因DLC1,ASC,p16和DLK1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分析这4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的关系。
  结果:1、在实验第52周可以看见实验组大鼠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肝脏组织出现各种异常增生灶以及增生结节,呈球形或子叶状,有的为单个结节,有的弥散分布于整个肝脏,有的巨块型癌结节周边有散在的卫星状癌结节,灰白色,质较硬,中间常有出血坏死,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组织学表现为肝脏出现大小不一的细胞,为多角形,细胞核较正常肝细胞增大,出现双核或多核现象,染色质深染,核质比增大,呈不典型增生现象,肝癌细胞出现。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有胆汁分泌,排列成索状或细光束形状的细胞,细胞索之间有的血窦丰富。对照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颜色鲜艳,红棕色,质地软而脆,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未见异常。2、MS-PCR技术检测显示在大鼠肝癌组织中4种候选基因DLC1、ASC、p16和DLK1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3.3%(25/30)、93.3%(28/30)、86.7%(26/30)、10%(3/30),在大鼠正常肝脏组织中这4种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4.3%(2/14)、35.7%(5/14)、21.4%(3/14)、85.7%(12/14),用统计学方法计算P<0.05,两者有统计学意义。3、在30例大鼠肝癌组织中,有18例同时存在这4个基因异常甲基化,有28例同时存在3个及以上基因异常甲基化,30例均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基因异常甲基化,无1例仅出现一种基因异常甲基化。经统计学方法检测,在大鼠肝癌中这4种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具有一致性。
  结论:4种候选基因中的DLC1,ASC和p16这三种基因启动子区域在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组织中呈现高度甲基化,而另一种DLK1基因启动子区域在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组织中呈低甲基化水平,提示DLC1、ASC、p16和DLK1这4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与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