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粒径微球的组合方式对磷酸钙骨水泥孔隙结构的影响初探
【6h】

不同粒径微球的组合方式对磷酸钙骨水泥孔隙结构的影响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缩略词索引

摘要

前言

实验一 不同粒径球体堆积数学理论模型的推导

1 二维平面内两种不同粒径球体堆积理论模型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四种微球粒径比对球体连通指数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实验三 四种粒径PMMA微球不同体积比对磷酸钙骨水泥孔隙率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材料孔隙结构对血管组织生长的影响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索微球类造孔剂组合堆积方式对磷酸钙骨水泥(CPC)孔隙连通和孔隙率的影响,为形成有效多孔结构复合物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1.构建球体堆积数学理论模型:构建四种微球堆积方式的数学模型,并分别计算其粒径关系、球体堆积密度和球体连通指数。
  2.实际微球堆积实验(微球粒径关系对连通性的影响):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作为研究工具,选取四种不同粒径比微球作为实验组:15μm/100μmPMMA微球与CPC复合;50μm/100μmPMMA微球与CPC复合;15μm/20μmPMMA微球与CPC复合;100μmPMMA微球与CPC复合。四组微球占复合物体积比均为55.9%。扫描电镜观察PMMA微球堆积,计算微球连通指数。
  3.实际微球堆积实验(微球体积对孔隙率的影响):使用15μm、20μm、50μm和100μm4种PMMA微球与CPC复合,每种微球占复合物的体积比分别为20%、40%和60%,分别编组为A1组、A2组和A3组;B1组、B2组和B3组;C1组、C2组和C3组;D1组、D2组和D3组及单纯CPC组(E组)。观察复合物煅烧后内部孔隙,并用密度法计算孔隙率。实验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结果:
  1.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四种数学理论模型的粒径关系分别为0.15∶1,0.41∶1,0.7∶1和1∶1;球体堆积密度分别为60.8%、55.9%、55.9%和60.4%,球体连通指数分别为1.50、1.60、1.67和1.71。
  2.球体连通指数计算结果:15μm/100μmPMMA微球、50μm/100μmPMMA微球、15μm/20μmPMMA及100μmPMMA微球与CPC复合物的球体连通指数分别为0.18±0.07,0.21±0.04,0.46±0.09和0.45±0.09。
  3.扫描电镜发现PMMA微球/CPC复合物煅烧后材料断面相较于CPC对照组有较多孔隙,随着PMMA微球粒径的增大,孔隙直径增大;随着PMMA微球体积比的增大,孔隙数目增多。A1组的孔隙率为(56.9±1.0)%、A2组(64.8±1.9)%、A3组(77.9±1.3)%、B1组(56.6±1.1)%、B2组(63.8±0.9)%、B3组(78.7±0.6)%、C1组(56.8±1.3)%、C2组(64.8±2.6)%、C3组(77.4±0.3)%、D1组(57.0±0.9)%、D2组(65.3±1.4)%、D3组(77.8±0.9)%、CPC对照组的孔隙率为(40.3±1.5)%,PMMA微球/CPC复合物的孔隙率明显增高。同一体积比下,各粒径PMMA微球/CPC复合物的孔隙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同一粒径时,不同体积比间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提出了一个表征孔隙连通的量化指标——孔隙连通指数,孔隙连通指数越高,孔隙连通性越好。
  2.球体连通指数随两种微球粒径比的增大而增大,粒径比大于0.7时,球体连通指数更高,连通性更好。
  3.将微球与CPC进行复合,随着微球体积比的增大,复合物的孔隙率增加,但孔隙率的增加与微球粒度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