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6h】

CT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CT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了解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并探讨化疗相关性脂肪肝与肝脏功能酶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于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经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患者30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0.11±9.11岁,平均BMI:24.40±3.70,全部患者完成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行术后规范性全身化疗至少4周。化疗前所有患者均行肝功能检查及肝脏CT检查,首次化疗前患者的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及肝脏影像学表现均正常。对比化疗前后患者肝脏CT改变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肿瘤TNM分期均为Ⅰ~Ⅲ期,均无饮酒史、吸烟史。收集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乳腺癌病理分型、肿瘤TNM分期、化疗方案肝脏CT改变、肝功能指标变化各项因素,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α=0.05,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化疗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的CT表现及特点,并分析其与肝功能酶指标的关系。同时对比分析得出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结果:1.单因素分析得出化疗方案的不同是乳腺癌患者发生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中脂肪肝的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蒽环类序贯紫杉醇、蒽环类联合紫杉醇、蒽环类、不含蒽环类方案。2.3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92例患者发生脂肪肝,其中最早发生脂肪肝的时间为化疗后2个周期,脂肪肝发生率最高为化疗后3周期,有32例,占34.7%,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后复查,有53例患者脂肪肝减轻甚至消退,仍有39例患者脂肪肝持续存在。3.3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发生化疗相关性脂肪肝,占30.6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44例(47.83%)、28例,(30.43%)、20例(21.74%)。4.在92例发生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的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三组与对照组(未发生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脂肪肝各组在肝脏各段的CT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2例发生脂肪肝的患者中,有58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指标升高,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分别有22例、16例、20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脂肪肝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发生肝功能指标异常比例最高的是重度组,比例最低的是轻度组,提示化疗后脂肪肝重度组肝功能异常较其他轻度组与中度组严重。7.ALT、AST在不同程度脂肪肝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AST在重度组分别与轻度组、中度组比较,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在中度组与重度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可引起脂肪肝,CT能定量诊断及动态监测乳腺癌患者发生的化疗相关性脂肪肝程度。2.化疗最早发生于化疗后2个周期,脂肪肝发病高峰为化疗后3周期,停药后脂肪肝可消退。3.化疗相关性脂肪程度与ALT、AST指标值升高之间有相关性,且随着脂肪肝程度加重,ALT、AST升高越明显。4.化疗方案中脂肪肝发生率蒽环类序贯紫杉醇类化疗方案>蒽环类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蒽环类化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