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壮歌的传承与创新——壮语新歌发展研究
【6h】

壮歌的传承与创新——壮语新歌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二)教育科学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研究水平与发展方向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特色

一、壮歌文化概貌

(一)壮歌的分类与分布

(二)壮歌的社会影响与作用

二、壮语新歌的产生与发展

(一)壮语新歌概念的界定

(二)壮语新歌发展历程

1.壮语新歌启蒙发展期(2004年初——2005年底)

2.壮语新歌鼎盛期(2006上半年)

3.壮语新歌低潮期(2006年6月——2007年10月)

4.壮语新歌复苏期(2007年11月——至今)

三、壮语新歌现状调查

(一)壮语新歌编创者

(二)壮语新歌受众群体

(三)壮语新歌市场营销

(四)壮学者对壮语新歌评议

四、壮语新歌现象分析

(一)壮语新歌现象的内因

1.民族文化自觉的内化

2.民族语言保护的诉求

3.民族精神内驱动力驱使

(二)壮语新歌现象的外因

1.强势文化冲击

2.科学技术影响

3.社会机构推动

4.政府部门支持

5.藏族时尚音乐成功案例促进

(三)壮语新歌艺术特点分析

1.翻唱汉族歌曲作品

2.改编传统壮歌作品

3.词曲原创新歌作品

五、壮语新歌发展的问题思考

(一)问题思考

(二)发展趋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是近几年来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壮语新歌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既符合民族的发展要求,又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传承发展壮族民族音乐具有促进作用。
  壮族是一个爱歌的民族,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瑰丽的民族文化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壮族的传统民歌面临断代消亡的危机,其传唱形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传承保护措施的改善迫在眉睫。因此,壮族民歌的发展,民歌的传承不可墨守陈规,应该寻求新的道路,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壮族有志青年们为缓解危机的加剧,在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驱使下,出于对民族语言的保护,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自下而上的发起一场壮语新歌运动,捍卫壮族的民族之根、民族之本、民族之魂。壮语新歌即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壮族文化的传播,壮族年轻人为传承壮族语言与文化,自发性的以网络为传播的主要平台,以广西壮族母语演唱,旋律综合运用壮族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创造出新的音乐形态的新型传承发展现象。其创作形式有翻唱汉族歌曲(直译翻唱、改编翻唱)、改编传统壮歌(传统壮歌充当衬词或帮唱、二度创作)、词曲原创新歌三种主要创作形式。
  本文综合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梳理诠释壮语新歌的发展历程,通过实地采访调查,了解壮语新歌发展现状,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对壮语新歌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研究,总结壮语新歌形成的原因与艺术特点,揭示壮语新歌的发展意义与价值,并对壮语新歌的发展提出管窥之见。
  全文主要由绪论和正文五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概述本文国内研究现状、教育科学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水平与发展方向、研究方法与特色。
  第一部分,简述壮歌文化概貌,描绘壮族源流沿革和壮歌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梳理壮语新歌发展脉络,介绍壮语新歌产生与发展过程。从壮语新歌启蒙发展期、鼎盛期、低潮期、复苏期四个不同的阶段,梳理壮语新歌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壮语新歌现状调研以及调研结果分析。主要从壮语新歌编创人、受众群体、市场营销、学者评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壮语新歌现象分析,该部分为本文本质性论述。从壮语新歌形成的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剖析壮语新歌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对翻唱汉族歌曲、改编传统壮歌、词曲原创新歌三种不同创作类型的壮语新歌作品分析,总结壮语新歌作品创作艺术特点。
  第五部分,壮语新歌的发展趋势与问题思考。通过对壮语新歌成因的研究,引申出笔者对壮语新歌发展趋势的展望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