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及对策探究
【6h】

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及对策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1.研究评述

2.国外的研究状况

3.国内的研究状况

4.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思路

1.研究目的

2.研究思路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研究的理论依据

2.研究的现实依据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1.啃老族

2.高校毕业生“啃老”群体

3.新失业群体

(五)创新之处

一、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类型、思想特征及不良影响

(一)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类型

1.被动“啃老”型和主动“啃老”型

2.完全依赖型和部分依赖型

3.压力型和休闲型

4.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避世隐居型、贪图享受型

(二)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思想特征

1.缺乏独立意识,依赖心强

2.缺失责任意识,享乐心重

3.缺乏抗挫折能力,畏难心重

(三)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1.导致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2.致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3.将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4.带来负面的示范作用和扩散效应

二、对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

2.生活成本剧增,生存压力加重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过程中重物质满足,轻精神交流

2.家庭教育过程中重智力教育,轻德行培养

(三)学校因素

1.实践环节薄弱,学生践行能力普遍不高

2.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缺失,学生职业定位普遍不明确

(四)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因素

1.迷恋“体制内”,职业期望单一

2.倾向外归因,被动应对就业

三、对消减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对策探究

(一)政府方面

1.营造宽松就业环境,降低就业压力

2.制定《家长手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二)家庭教育方面

1.重视孩子的责任教育,增强孩子责任意识

2.关注孩子的精神教育,强化孩子抗挫折力

3.通过“母亲教育”工程,提升母亲的综合素质

(三)学校教育方面

1.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践行能力

2.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作用,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3.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四)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

1.转变观念,主动应战就业

2.正确归因,自己拯救自己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调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制度的转变和高校大规模扩招等背景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不能及时就业而加入“啃老”的队伍,这支队伍与原来因为没有文化或文化层次低而失业“啃老”的群体有所不同,高校毕业生“啃老”群体不是没有文化或是文化层度低,相反,他们拥有高等学历,知识文化水平也有相当程度的积累。高校毕业生“啃老”使我国的“啃老”现象更为复杂,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啃老”问题的广泛关注。
  笔者尝试从高校毕业生“啃老”的角度出发,在对2009年~2013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报告》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抽取典型个案进行调查,通过与被访者的深度访谈,搜集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将造成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出现的原因总结为:社会、家庭、学校和高校毕业生自身。并通过对这些原因的系统分析,给出预防高校毕业生“啃老”,消减高校毕业生“啃老”现象的对策:一是在大环境上,政府方面营造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降低就业压力;二是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位家长都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坚持物质和精神“双关注”;三是在学校教育上,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尤其是高等教育,有必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专业课程的构建方式,增强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四是高校毕业生自身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思想素质,转变就业理念,抓住一切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最后,通过各方面、各层次的协作努力,让“啃老”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很好的进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并从根本上预防高校毕业生“啃老”群体数量上的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