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数字校园系统软件开发与设计
【6h】

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数字校园系统软件开发与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Android平台的发展现状

1.2.2 无线数字校园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及原理研究和分析

2.1 Android平台的组成与特性

2.2 Android平台的架构

2.3 Activity的介绍

2.3.1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2.3.2 Activity的加载模式

2.4 Servlet技术

2.4.1 Servlet概述

2.4.2 Servlet工作流程

2.4.3 Servlet生命周期

2.5 MySQL数据库

2.5.1 SQL语言简介

2.5.2 JDBC简介

2.5.3 C3P0数据库连接池

2.6 百度地图API

2.6.1 Android地图SDK

2.6.2 Android定位SDK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可行性分析

3.2 需求与功能分析

3.2.1 学生需求分析

3.2.2 功能分析

3.3 系统总体架构

3.4 客户端总体设计

3.5 服务器总体设计

3.6 系统数据库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4.1.1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

4.1.2 注册登陆模块的实现

4.1.3 选课模块的实现

4.1.4 校园跳蚤市场模块的实现

4.1.5 校园地图模块的实现

4.1.6 校园外卖模块的实现

4.1.7 失物招领模块的实现

4.1.8 校园新闻模块的实现

4.1.9 教师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10 教室查询模块的实现

4.1.11 班级通讯录模块的实现

4.1.12 课程表模块的实现

4.1.13 软件版本管理

4.2 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4.2.1 服务器与数据库的连接

4.2.2 后台管理模块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选课功能设计与实现

5.1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

5.2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5.3 评估标准

5.4 推荐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测试流程

6.3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数字校园系统。它不仅作为学生获取校园信息的平台,也是校园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体现。然而传统的网络化的数字校园平台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已显示出发展的短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从过去的人随网走,到今天的网随人走,智能化的移动终端设备使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都了发生巨大的改变。借助于移动互联网,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这使得传统的网络技术都在与移动互联网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因此,数字校园系统移动化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为校园信息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数字校园平台的现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数字校园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
  1、深入分析了Android系统的组成与平台特性,对Activity组件的生命周期及加载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2、对系统所用到的数据库技术、Servlet技术、百度地图API、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进行了原理解析。
  3、研究并设计了系统总体框架,选择Servlet+Tomcat+MySQL技术作为服务器端开发技术,选择JSON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
  4、在对学生进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用例模型,同时设计了客户端的功能模块:校园地图、校园新闻、校园跳蚤市场、失物招领、校园外卖、选课、班级通讯录、课程表、教师查询、教室查询等,以及服务器端的数据管理模块。
  5、文章最后对系统按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表明系统稳定、性能良好、操作简单、界面友好,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
  6、本文除了实现各功能模块外,还对传统的选课进行创新,结合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实现了推荐选课功能。该功能通过矩阵模型对选课学生的爱好及性格特征进行量化,并根据计算结果提供一套比较精准的、个性化的推荐课程,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本文设计的无线数字校园系统,完成了由传统的网络平台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它不仅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还提升了数字校园的运行效率。平台的建成将促使学校工作往便捷化、科学化、制度化、流程化以及高效化方向发展,也势必会推进高校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