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陵山片区隆回“花瑶”民歌活态传承研究
【6h】

武陵山片区隆回“花瑶”民歌活态传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一)选题原由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与目的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五)主要内容

(六)基本思路和方法

(七)主要观点

(八)创新之处

二、“花瑶”民歌概述

三、“花瑶”人与其重要的音乐文化载体——奇异的婚俗

四、“花瑶’’民歌的音乐特点

(一)“花瑶”的音乐特点

(二)“花瑶”民歌内容与歌词的特点

(三)“花瑶”民歌的演唱特点及技巧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述论

(一)“非遗”的相关概念

(二)活态传承综述

(三)活态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六、“花瑶”民歌活态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对“花瑶”聚居区村民和学生实地考察

(二)对两所中学实地考察

(三)教师对“花瑶”民歌的了解情况调查

(四)教师对“花瑶”民歌的接受程度调查

(五)创建“花瑶”民歌活态传承的基础

七、“花瑶”民歌活态传承的对策与措施

(一)政府主导机制在“花瑶”民歌活态传承中的作用

1.已经或正在实施的措施

2.需加强的措施

(二)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作用

(三)加强高等院校、中小学等学校活态传承堡垒作用

1、中小学对“花瑶”民歌活态保护的作用

2.中小学作为“花瑶”民歌活态传承平台的措施

3.高校对“花瑶”民歌活态保护的作用

4.高等院校作为“花瑶”民歌活态传承平台的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花瑶”民歌是我国濒危的音乐文化,国内研究始于1995年著名民俗专家马铁鹰老师的《梅山神初探》,二十年多来,研究者们对“花瑶”音乐的研究,绝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对“花瑶”人的传统文化、民俗民风作了介绍性的描述和对山歌、婚俗等相关音乐的形态、特征进行探讨,对活态传承的问题暂时无人顾及。
  “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千百年来,“花瑶”音乐文化始终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与劳作之中,它忠实的承载着“花瑶”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花瑶”民歌有着的独特的音乐语言、独特的艺术形态,其民歌种类与体裁繁多,在武陵山片区诸多少数民族中深具代表性与典型性。具有极高的人文历史和艺术价值。
  为了研究“花瑶”音乐文化,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在对湖南隆回县虎形山瑶族自治乡、大水田乡和小沙江镇的“花瑶”支系聚居的村落,对村内“花瑶”的人口、民歌传承人的人数、民歌的内容、重要的文化载体(节庆、纪念日)“花瑶”同胞自身对本民族民歌的心理变化、本地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对“花瑶”民歌传承的现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传承的对策等等进行深入的调查。期间,发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对“花瑶”民歌的音乐形态、文化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遵循“现状及问题→资料获取→文化生态环境→“花瑶”音乐文化活态保护传承对策”的思路进行展开,重点提出“花瑶”音乐文化面对不同的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做出相应的调适,以适应变迁的文化生态。在活态文化传承保护时,重在保持与创新中实现“花瑶”音乐文化与文化生态的耦合运行。
  研究中,着重以“花瑶”民歌为研究对象,对民歌的活态传承现状、音乐特点、内容与歌词以及价值做了详尽的探析,阐述了活态传承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花瑶”人与其音乐文化载体(婚俗)对“花瑶”音乐文化的作用,对活态传承现状的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承对策与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