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满族婚礼仪式的教育功能研究——以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为例
【6h】

满族婚礼仪式的教育功能研究——以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民俗民间文化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2.仪式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借鉴

3.少数民族文化对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仪式”相关研究

2.“满族婚礼仪式”研究

3.“教育功能”相关研究

4.小结

(四)概念界定

1.“仪式”

2.“婚礼仪式"

3.“教育功能”

(五)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仪式过程理论

(二)仪式功能理论

(三)教育功能理论

二、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的基本情况

(一)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自然和人文背景概述

2.S镇的社会环境

3.S镇的精神文化环境

(二)满族传统婚礼仪式

4.禁止早婚,一夫一妻

(三)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的一场婚礼仪

2.仪式中——婚礼进行

三、满族婚礼仪式的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

(一)满族婚礼仪式“祖先崇拜”的信仰教化

1.福泽庇佑:萨满文化

2.驱邪避害:火盆

(二)满族婚礼仪式中的“子女报恩”的道德教化

1.道德洗礼:感恩教育

2.践行体验:寸草难报三春晖

3.行为规范:内化为价值观

(三)满族婚礼仪式“和谐有序”的伦理思想教化

1.“以礼待人”的伦理观念

2.“礼尚往来”的人际伦理教育

四、满族婚礼仪式的文化传承功能

(一)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场域

1.和谐有序的家庭:民族文化传承的土壤

2.淳朴民风的社区:浸润民族文化的空间

3.教书育人的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

(二)满族婚礼组织形式建构的民族共同体

1.“互帮互助”的家庭教育理念

2.“和谐稳定”的亲属网络

(三)婚礼予仪式呈现出的团结精神

五、满族婚礼仪式的角色定位功能

(一)满族婚礼仪式与个体角色社会化

1.“分离仪式”:人生角色的转换

2.“边缘仪式”:参与者角色的再次转换

3.“聚合仪式”:婚姻关系的合法性与稳固性

(二)“新郎”与“新娘”角色的期待与调试

1.“新娘”:未婚姑娘到已婚妻子

2.“新郎”:未婚青年到一家之主

(三)“儿童”角色的期待教育

1.审美的教育

2.性别角色的教育

3.人际环境的适应

六、满族婚礼仪式当代挑战

(一)满族婚礼仪式当代挑战

1.满族婚礼仪式的角色教育呈现出“性别刻板”现象

2.满族婚礼仪式中折射出虚荣的“要面子”现象

3.满族婚礼仪式的传统民族特色教育的弱化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对儿童的期待教育呈现思维定势的特点

2.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群众的攀比心理的形成

3.大众传媒的传播影响着满族民族特色的教育

七、充分发挥满族婚礼仪式的当代价值

(一)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诉求,弱化“性别刻板’’印象

(二)强化社区、家庭对教育功能发挥的影响,创建和谐满族婚礼价值观

(三)创建满族文化和谐社会环境的发展机制,强化满族婚礼的民族特色

(四)教育发展需要平衡优化,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应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分为学校外的教育和学校内的教育,在人类社会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外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除正规学校系统外的其他各社会团体所组织进行的教育、民间教育等等。费孝通先生曾这样说:“婚姻并不止是生物的交配,它还是文化的交流。”所以教育离不开民族民间文化的土壤,作为人生过渡礼仪的满族婚礼仪式教育是一种随境式教育,是满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信仰力量的源泉,对人们的观念、行为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民族民间文化渗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缺少民族文化内涵的学校教育,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在于其过于偏重传授科学知识,追求高分,因此单纯的学校场域的显性教育不能保证个体良好的社会化发展,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场域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是在现实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本文需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满族婚礼仪式的现状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深入了解,通过亲自进入研究现场,亲身体验,体会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的满族婚礼仪式从“订婚——婚礼现场——婚后活动”完整的流程,观察新人、家长及亲属、儿童等婚礼仪式参与者的活动与感受,并用手机拍摄照片记录下来,从而获取与论文相关的第一手资料。来分析满族婚礼仪式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角色定位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考虑到数据的深刻性与操作的可行性,访谈会采取直接访谈、单独进行,如果时间允许会进行重复性访谈,并通过录音笔、手机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深入挖掘现象背后隐藏的信息。
  第一部分绪论。分别是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范·杰内普的仪式过程理论、仪式功能理论、教育功能理论,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解释满族婚礼仪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第三部分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的基本情况及满族婚礼仪式的历史变迁进程,并对调研地的一场满族婚礼仪式进行描述。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满族婚礼仪式折射出积极的教育功能:道德伦理教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角色定位功能。
  第五部分是分析现代满族婚礼仪式的教育功能发挥的挑战,重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诉求,弱化“性别刻板”印象;并基于更好发挥满族婚礼仪式的价值的建议,强化社区、家庭对教育功能发挥的影响力,创建和谐满族婚礼仪式价值观;创建满族文化和谐社会环境的发展机制,强化满族婚礼仪式民族特色;教育发展需要平衡优化,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应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