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部软岩巷道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耦合效应研究
【6h】

深部软岩巷道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耦合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言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高凸钢带结构效应及支护参数设计

2.1 概述

2.2 高凸钢带的结构效应研究

2.3 高凸钢带支护参数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数值模拟

3.1 概述

3.2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对象

3.3 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数值模型

3.4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力学参数效应分析

4.1 概述

4.2 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岩石地质工程分组

4.2 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岩体地质力学分组

4.3 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适用性探讨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LS-SVM的巷道围岩位移非线性预测

5.1 概述

5.2 LS-SVM基本思想

5.3 LS-SVM算法

5.4 深部围岩位移非线性预测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实例

6.1 概述

6.2鹤壁九矿-420m水平岩巷概况

6.3 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设计

6.4 支护效果观测和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技术在鹤壁九矿-420m水平软岩试验巷道的成功应用,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LS-SVM围岩位移非线性预测、工程监测等手段对其支护机理及效应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相关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煤矿井巷支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了统计分析,发现锚杆支护特别是锚杆系列联合支护技术应用广泛,而钢带研究基本没引起重视。认为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明确给出高凸钢带支护参数的理论公式。分析既有钢带的结构效应,对比凸显高凸钢带的优越性。认为凸台的存在可以适应深部软岩的有害大变形,高强度高刚度能有效限制岩巷的时空非均匀变形破坏。
  3)建立了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数值模型。采用 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无支护、普通锚带支护、新型支护条件下围岩应力、围岩变形、锚杆(索)受力、高凸钢带受力等情况,初步研究了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机理及其应用。认为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效果良好。
  4)参考河南、两淮、山西等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质工程资料,将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岩石分为: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五组,并归纳出各岩组的现场鉴定法及力学性质测试参数。综合分析了基于Hoek-Brown准则、基于RMR值评分、经验判断等分组法的特点,参考国家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推荐了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岩体地质力学分组法,并提出了适用于FLAC3D数值模拟的岩体力学参数。并通过分析五组围岩状况巷道变形破坏及钢带受力情况,初步研究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的适用性。
  5)基于LS-SVM法建立了深部岩巷顶部离层量非线性预测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来预测深部围岩非线性变形,结果与FLAC3D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认为采用LS-SVM法进行深部围岩位移非线性预测是科学可行的。
  6)参考鹤壁九矿-420m水平软岩试验巷道的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设计方案及工程监测结果,与本文FLAC3D数值模拟和LS-SVM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