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旋回地层学分析
【6h】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旋回地层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背景

2.2 地层概述

3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沉积特征

3.1 主要岩石类型

3.2 主要沉积构造

3.3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微生物岩

3.4 小结

4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米级旋回层序分析

4.1 登封地区米级旋回的识别与分析

4.2 洛阳地区米级旋回的识别与分析

4.3 典型旋回层序的识别与其控制因素分析

4.4 小结

5 Fischer图解对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米级旋回的应用

5.1 Fischer图解的原理

5.2 Fischer图解对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米级旋回的应用

5.3 Fischer图解对洛阳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米级旋回的应用

5.4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米级旋回层序控制因素分析

5.5 小结

6 豫西地区张夏组米级旋回层序与环境演化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出露连续且完整,沉积学和古遗迹学特征记录丰富,是研究沉积环境和米级旋回层序的良好剖面。根据沉积学和遗迹学特征,从中识别出六种遗迹化石和4种微生物岩。遗迹化石从下到上依次是:Planolites montanus、Palaeophycus tubularis、Thalassinoides horizontalis、Skolithos linearis、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Palaeophycus heberti遗迹化石。微生物岩分别是:叠层石灰岩、凝块岩、树形石灰岩、核形石灰岩。
  通过分别对登封地区和洛阳地区张夏组米级旋回层序的古遗迹学特征分析,登封地区发育以微生物岩主导和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两种米级旋回类型,洛阳地区则为以后生生物扰动主导的米级旋回层序。通过对米级旋回层序的古遗迹学和微生物岩特征研究发现:以微生物岩主导的米级旋回层序界面主要表现在界面上下构建微生物岩的菌群发生变化或者菌群不变,微生物岩的形态发生变化;以后生生物扰动主导的米级旋回层序界面主要表现在界面上下生物扰动强度或者遗迹种的变化;以后生生物主导的更大级别的旋回层序界面则主要表现为遗迹组构的变化。登封地区张夏组自下而上由以微生物岩主导的米级旋回层序逐渐让位于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米级旋回层序。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共识别出72个米级旋回层序,通过Fischer图解分析,将张夏组确定为一个三级层序,四个四级旋回层序。通过对Fischer图解及其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分析:豫西地区张夏组沉积体系由无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发育厚层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沉积环境从潮下低能深水演变为开阔台地,并逐渐变浅形成鲕粒滩、局限台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