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部湾沿海红树林造林宜林临界线研究
【6h】

北部湾沿海红树林造林宜林临界线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针对北部湾沿海乃至我国沿海红树林造林成功核心问题:造林地高程所决定的潮汐浸淹对红树林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揭示北部湾沿海6种红树植物造林滩涂的宜林临界线,为今后林业部门造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提高红树林湿地恢复的成功率;为相关科研单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包括:
   1.北部湾沿海六种红树植物人工林宜林临界线。根据林业部门近10年来的造林记录,对北部湾沿海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 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开展调查。
   2.防城港市北仓河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四种红树植物天然林自然分布临界线。对桐花树、秋茄、白骨壤、木榄开展调查。使用RTK测量以上2项研究的滩涂高程,揭示这六种红树植物幼苗在北部湾海域滩涂造林的宜林临界线和四种红树植物天然林的分布界限,探索保护区内红树植物林带分布的规律,各树种适宜生长的滩涂高程。
   结果:如下:
   1.六种红树植物幼苗滩涂造林的高程异较大。根据实地调查,测量六种红树植物幼苗滩涂的高程结果表明,其在北部湾海域滩涂高程依次为:桐花树<无瓣海桑<秋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表示它们抗淹水能力依次减弱。根据笔者调查结果,以幼苗保存率为考量标准,分析出北部湾海域六种红树植物人工林造林宜林线的回归方程(方程中的X,Y分别为滩涂高程(cm)和幼苗成活率(%)):(1)桐花树宜林线性回归方程:Y=35.737+0.882X(R2=0.978,p<0.01)(2)秋茄宜林线性回归方程:Y=19.252+1.033X(R2=0.719,p<0.01)(3)白骨壤宜林回归方程:In(Y)=In(3.71)+0.071X或为In(Y)=In(3.71)+In(1.073)X(R2=0.903,p<0.01)(4)木榄宜林线性回归方程:Y=4.899X-156.819(R2=0.862,p<0.01)(5)无瓣海桑宜林线性回归方程:Y=0.645X+34.304(R2=0.579,p<0.05)(6)红海榄宜林回归方程:Y=-49.321+9.627X-0.427X2+0.006X3(R2=0.856,p<0.01)。在北部湾海域能够获得40%以上的造林保存率的宜林滩涂高程至少要在+41.8cm。其中:桐花树为+4.8cm(相对于当地平均海平面,下同),无瓣海桑为+8.8cm,秋茄为+20.7cm,白骨壤为+33.5cm,红海榄为+34cm,木榄为+40.2cm。
   2.四种红树植物天然林的三个实验地坡度变化特征为:渔洲坪样地坡度从-0.37变化为-0.05;石角样地坡度从-0.23变化为-0.10;交东样地坡度从-0.72变化为-0.10。通过对各实验地剖面上红树植物种类出现频度的分析和林木高度的测量,四种红树植物天然林临界滩涂高程分别为:桐花树为-7cm;秋茄为+33cm;白骨壤为+23和+26cm;木榄为+44cm。
   3.通过对石角、交东两地的调查发现,有大片红树林生存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滩涂上。其中石角和交东分别有30%和56.7%的桐花树分布于海平面以下,平均株高达到了2m。也有一些秋茄分布于此,平均株高也达到1.75m。说明有些避风浪良好的港湾或者经过精心抚育是可以在海平面以下发育红树林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