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规模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的研究
【6h】

规模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伪狂犬病的病原学

1.1.1 伪狂犬病毒特性

1.1.2 伪狂犬病毒结构

1.1.3 伪狂犬病毒的糖蛋白

1.2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危害

1.2.1 PR的在世界各地流行情况

1.2.2 猪伪狂犬病的危害

1.3 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1.3.1 伪狂犬病的发生与流行特点

1.3.2 易感动物

1.3.3 伪狂犬病传播的季节性

1.3.4 传播途径

1.4 临床症状

1.4.1 种猪繁殖障碍型

1.4.2 仔猪脑炎脊髓炎型

1.4.3 仔猪腹泻型

1.4.4 呼吸道综合症型

1.4.5 生长发育受阻型

1.5 伪狂犬病的发病机理

1.6 病理变化

1.7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1.7.1 病原学诊断

1.7.2 血清学抗体检测

1.8 防制

1.8.1 阴性猪群的控制策略

1.8.2 感染猪场的控制策略

1.9 PRV基因缺失疫苗在PR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1.10 伪狂犬病防控的情况

1.10.1 国外猪伪狂犬病防控的情况

1.10.2 国内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和净化的状况

1.11 我国伪狂犬病净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2 国内外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方案

1.12.1 没有使用过PR疫苗的猪场防控方案

1.12.2 己经注射过PR疫苗的猪场防控方案

1.12.3 根据种猪阳性率的高低选择淘汰方案

1.12.4 阴性后备猪的培育更新

1.12.5 全场清群方案

1.13 防控猪伪狂犬病的意义和标记疫苗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猪群

2.1.3 疫苗

2.1.4 试剂盒

2.1.5 器材与试剂

2.2 方法

2.2.1 猪场前期伪狂犬野毒抗体的检测

2.2.2 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方法

2.2.3 猪场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的制定

2.2.4 伪狂病防控措施的制定

2.2.5 猪场日常防疫措施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首免日龄的确定

3.1.1 自然条件下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变化

3.1.2 不同首次免疫日龄接种疫苗的抗体检测结果

3.2 猪场实施防控措施后的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三十年来,猪伪狂犬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近年国外一些国家实施伪狂犬病根除计划并获得成功,我国目前尚未有全面的根除计划,而猪伪狂犬病在国内呈蔓延趋势,为此本试验在广西南宁市某公司下属的三个规模化种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防控的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首免日龄的确定:选择5头经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临产母猪,在产出的每窝仔猪中选4头共2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头,第一组不免疫接种疫苗,采血监测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结果随着日龄增长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水平逐渐降低;第二组在不同日龄接种猪伪狂犬疫苗,结果发现在7、14、21日龄接种疫苗,其抗体滴度水平比同龄未接种疫苗的仔猪还有所降低,而30日龄和60日龄则获得了较高免疫力,综合母源抗体水平的变化得出仔猪适宜的首免日龄为30日龄。
   二制定并实施猪伪狂犬病防控措施:在采用伪狂犬TK/gE基因缺失苗全群免疫的前提下,对这三个种猪场的种猪群间隔半年连续采血检测,检出的阳性猪根据不同情况全部或部分淘汰,经过一年连续两次淘汰后,三个场的种猪阳性率均稳步下降,扩繁分场的种母猪和种公猪由14.24%、16.67%下降到了8.93%、11.76%,二元分场则由16.32%、20.00%下降到了11.85%、10.00%,原种猪场由于实施更为严格的抽检和淘汰,阳性率由原来的5.67%、5.00%已全部降为0.00%。原种猪场已达净化目标,其它两场继续实行防控措施也可达到净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本场仔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的试验,确定最佳首免日龄为30日龄;在防控和净化猪伪狂犬病实践中,采用伪狂犬TK/gE基因缺失苗进行免疫并结合血检和淘汰阳性种猪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