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金牙金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研究
【6h】

广西金牙金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和意义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成矿特征及形成条件

2.5.1 右江盆地构造演化

2.5.2 金矿的形成地质条件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赋矿岩系特征

3.3 主要矿体特征

3.3.1 那元矿段

3.2.2 内郎沟矿段

3.3.3 林老矿段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物组成

3.4.2 矿石结构构造

3.4.3 载金矿物及其赋存状态

3.5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划分

3.6 围岩蚀变

3.7 区域内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

第四章 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4.1 褶皱构造

4.1.1 近EW向金牙鼻状背斜

4.1.2 近SN向褶皱

4.2 断裂构造

4.2.1 SN向主断裂

4.2.2 SN向次级断裂构造

4.2.3 层间滑动破碎带

4.3 应力作用特征

4.4 构造组合样式

4.5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4.5.1 构造作用阶段与成矿阶段的对应关系

4.5.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4.6 矿体侧伏方向

4.7 构造控矿模式

4.8 找矿远景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认识

5.2 问题及建议

图版Ⅰ

图版Ⅱ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金牙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一个典型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褶皱带右江盆地范畴。由于前期勘查和科研投入不足,目前面临开采量的减少和没有新资源发现的困难,因此对金牙金矿的深部找矿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许多学者对金牙金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认识。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该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重点开展了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认识:
   (1)区内金矿化主要赋存在中三叠统百逢组中段一套粉砂质泥岩中,赋矿岩系厚210~684m,赋存标高+850~+200m,目前控制仅到+528m标高,区内尚有一定找矿空间。
   (2)查明了区内构造特征。金牙矿区构造主要有近EW向金牙背斜、近SN向那元背斜,近SN向F1、F2、F3等主断裂,近SN向F5、1号、14号、16号等次级断裂,以及那元背斜转折端部位的顺层滑动破碎带,其中那元背斜以及SN向断裂构造为区内控矿构造。小规模的SN向次级断裂系在褶皱过程中派生的X节理基础上发展而成。那元背斜控制了区内矿体的总体产出特征,金矿体主要分布在那元背斜的转折端及东西两翼,背斜东翼以东倾矿体为主,西翼以西倾矿体为主。
   (3)根据应力分析,结合构造特征及断裂运动特征,总结出成矿前,矿区在NW向挤压作用下(σ1=339°∠6°)形成区内金牙背斜,SN向主断裂产生压扭性活动。成矿期,在EW向水平张应力(σ3=94°∠6°)持续作用下,SN向主断裂及次级破碎带均产生张扭性再活动。
   (4) SN向断裂在成矿期均经历了早阶段压扭作用和晚阶段张扭性再活动。早阶段压扭性构造活动控制了蚀变碎裂岩型金-黄铁矿-毒砂成矿;晚阶段张扭性构造控制了含金石英脉、方解石脉及方解石-石英脉矿化。两阶段构造叠加的部位金矿化明显增强,品位增高。
   (5)根据构造演化特征,结合金牙金矿床的成矿期构造特征,建立了金牙金矿床的构造控矿模式。
   (6)通过对含矿共轭节理交线产状、垂直纵投影图上矿体分布形态、背斜倾伏方向、控矿断裂成矿期运动学特征等综合判断,区内脉状矿体具有往北侧伏特点,侧伏角在8~31°。因此,各含矿带北段的深部是今后的探矿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