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职业教育新闻报道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6h】

我国职业教育新闻报道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目前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职业教育新闻报道概述

2.1 职业教育新闻的概念界定

2.2 职业教育新闻数量偏少且“负面”信息居多

2.2.1 报道数量少

2.2.2 “负面”信息居多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职业教育新闻报道的分析

3.1 《中国青年报》职业教育新闻报道概述

3.1.1 对职业教育新闻报道的投入

3.1.2 样本的选择

3.2 《中国青年报》职业教育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3.2.1 新闻框架理论概述及其在本文的应用

3.2.2 类目建构及相关说明

3.2.3 新闻框架的宏观层面分析

3.2.4 新闻框架的中观层面分析

3.2.5 新闻框架的微观层面分析

3.2.6 新闻框架的总体呈现

3.2.7 新闻框架形成的原因探析

3.3 《中国青年报》职业教育新闻策划的分析

3.3.1 新闻策划的定义

3.3.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刊的文本分析

3.3.3 新闻策划的SWOT分析

第四章 职业教育新闻报道发展的思考

4.1 政府和职业院校要持续推进职教事业的发展

4.2 职业院校主动配合媒体进行宣传

4.3 媒体进一步完善对职教新闻的报道

4.3.1 增加对政策的解读

4.3.2 增加来自企业一线的报道

4.3.3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策划品牌

4.3.4 记者提高自身素质

4.3.5 增加对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互动的投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在当前我国的产业背景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新闻报道却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成为教育新闻中的“冷门”。这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教育新闻的功能是传递教育信息、推动教育发展、满足师生需求,职业教育新闻同样应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中国青年报》是唯一设有职业教育版的中央级大报,率先对职业教育新闻的报道模式进行探索。同时,中国青年报社还致力于主办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两院院士职校行”、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论坛等活动,在职教领域有很高的公信力。可以说,《中国青年报》对职业教育报道的投入力度是相当大的,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总结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新闻报道比较可行的模式。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中国青年报》关于职业教育新闻的报道,具体可分为每周定期出版的职业教育版和每年一次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刊。对于职业教育版,主要运用框架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新闻的文本进行研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总结出其在报道中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报道什么内容以体现报纸定位、以怎样的话语构建文本。对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刊,则主要从媒介经营的角度进行分析,以SWOT分析方法得出《中国青年报》在进行该类新闻策划时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为其他媒体进行相关新闻策划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其他媒体报道职业教育新闻有借鉴意义,而职业教育新闻要最终摆脱“冷门”的境况,政府、职业院校、媒体要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报道的新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助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