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次氯酸钠去除制革污泥中铬的研究
【6h】

次氯酸钠去除制革污泥中铬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1.2制革污泥的治理研究现状评述

1.3.目前氧化浸铬研究现状

1.4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次氯酸钠的氧化特性及其处理制革污泥的可行性分析

2.1次氯酸钠的特性

2.2 氧化剂处理制革污泥的可行性分析

第3章次氯酸钠处理制革污泥的单因素实验

3.1 实验材料

3.2实验测定方法

3.3制革污泥实验仪器与药品

3.4次氯酸钠处理制革污泥的单因素实验

第4章次氯酸钠处理制革污泥正交实验

4.1正交实验的设计

4.2正交实验步骤

4.3次氯酸钠处理制革污泥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4 验证实验

4.5本章小结

4.6最佳工艺条件下 溶液pH的影响

结论与建议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制革工业产生大量的制革污泥,由于其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铬以及硫化物等,被大多数国家列为危险性工业固体废弃物。长期以来,我们对制革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就地堆放、填埋、焚烧、用于制作各种建筑材料和农用处理等。其中制革污泥农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处置方式,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首选方法之一,限制污泥农用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污泥中含重金属铬、病原菌、寄生虫卵及难降解的有机物等物质。只有去除制革污泥中的铬才能保障其农用的安全。本文在总结制革污泥处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次氯酸钠对制革污泥的铬进行浸出的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宾阳某制革企业的污泥为实验对象,首先研究了次氯酸钠浸取铬的单因素实验,发现实验影响因素主要有次氯酸钠的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温度、pH、光照等。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发现一次性投加浸取剂次氯酸钠时影响去除效果各因素的从主到次的顺序为:次氯酸钠浓度>反应时间>温度>液固比。该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次氯酸钠浓度为6%,液固比为110g溶液/5g泥,反应时间为80min,反应温度为60℃,铬浸出率达到100%。在处理工艺设计上,采用避光条件反应下和分步加入次氯酸钠的方法。可减少因次氯酸钠分解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Cr的浸出率。与现有的氧化处理法相比,该法也无须调节溶液PH值,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