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规划与建设调查研究
【6h】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规划与建设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植物专类园研究概况

1.2.1 植物专类园及珍贵树种专类园的相关概念

1.2.2 国外植物专类园的理论与实践

1.2.3 国内植物专类园的理论与实践

1.2.4 植物专类园的类型

1.3 珍贵树种专类园研究概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项目及环境概况

3.1 青秀山历史沿革

3.2 区位及项目概况

3.3 项目建设的意义

3.3.1 项目实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

3.3.2 项目建设是扩大“城市绿肺”面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效措施

3.3.3 项目实施是建设“中国绿城”,提升南宁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3.3.4 项目实施是建设优良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3.3.5 项目建设是促进森林健康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力举措

3.3.6 项目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3.3.7 项目实施是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

3.3.8 项目实施是提高青秀山风景资源档次与品位、促进南宁市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3.4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环境概况

3.4.1 自然环境概况

3.4.2 历史文化资源

3.4.3 社会经济条件

3.5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总体目标

3.6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性质定位

3.7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规划原则

3.7.1 生态建园的原则

3.7.2 科学内涵与园林外貌结合原则

3.7.3 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四章 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实地调查与分析

4.1.1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4.1.2 植物应用与展示现状

4.1.3 各功能区的景观特征

4.1.4 主要基础设施现状

4.1.5 服务设施景观状况

4.1.6 安全设施的基本特征

4.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游客结构

4.2.2 游客出游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4.2.3 游客对各功能区喜好的调查与分析

4.2.4 游客对珍贵树种展示园的满意度评价

4.2.5 游客对珍贵树种展示园期待的调查与分析

第五章 规划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缺乏科学的规划

5.1.2 园区设施有待完善

5.1.3 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5.1.4 宣传力度薄弱

5.1.5 科研水平低

5.2 对策

5.2.1 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5.2.2 完善设施建设

5.2.3 加强市场宣传力度

5.2.4 加强旅游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5.2.5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5.2.6 加强人才培养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珍贵树种资源越来越少,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因此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重要基地和全国亚热带珍稀树种培育基地成为目前重要任务之一,而珍贵树种专类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珍贵树种专类园不仅集珍贵树种展示、科学研究、生态科普教育和生态休闲旅游等多功能性为一体,而且对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基因保存有着巨大的贡献,并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以建设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内的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植物学、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景观设计学、规划学等理论,结合文献查阅、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评价等研究方法,探讨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的发展现状,指出对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规划和建设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规划与建设的策略建议,为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的后期管理维护和二期建设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也为更多的珍贵树种专类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植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所应用的植物共329种,隶属105科241属,其中乔木175种,隶属56科121属,占全园植物种数的53.19%;灌木78种,隶属40科60属,占全园植物种数的23.71%;草本62种,隶属37科58属,占全园植物种数的18.84%;藤本最少,只有14种,隶属11科14属,占全园植物种数的4.26%。
  (2)通过分析与研究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目前的运营情况较好,而且植物景观营造及设施的配置在整体上也被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科学的规划,园区设施有待完善,养护水平有待提高,宣传力度薄弱,科研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完善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宣传力度;加强旅游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