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民举报交通违法的法律问题研究
【6h】

公民举报交通违法的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公民举报交通违法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 公民参与的理论发展与具体实践

2.1 公民参与的理论概念

2.2 公民参与制度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

2.3 相关的全国性普遍适用制度的缺失

2.4 交通管理立法引入公民举报的必要性

第三章 交通治理中引入公民举报机制的理论探讨

3.1 交通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与实践

3.2 可行性渠道——公民举报机制

3.2.1 公民举报机制体现了公民参与权

3.2.2 公民举报是公民参与交通治理的重要手段

3.2.3 公民举报的实践作用与效力

第四章 交通违法监督中公民举报机制的构建

4.1 承认公民自主取证举报的合法性

4.2 构建公民举报的程序制度

4.2.1 法律相关权利义务的告知

4.2.2 举报发起的方式

4.2.3 举报的渠道与处理

4.2.4 受理后的跟踪、反馈和存档

4.3 举报证据的认定和采纳标准

第五章 公民举报交通违法的配套机制

5.1 对举报人的保护机制

5.1.1 对相关信息的保密机制

5.1.2 对举报人的保护机制

5.2 公民举报中的救济机制

5.2.1 对举报人的救济

5.2.2 对被举报人的救济

5.3 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行为的处罚机制

5.4 对举报不实的处理机制

5.4.1 对错告的处理

5.4.2 对诬告的处理

5.5 公民举报的奖励补偿机制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行政统治走向行政服务,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当中来,公民参与逐渐延伸到全社会多个层面的管理机制之中。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给予了公民参与、维护社会秩序的渠道,公众参与触及到了几乎每一个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环节,反腐、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民举报监督机制就是公民参与的重要体现。
  而在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方面,尽管一些地方交管部门通过制定行政管理办法、条例、开通举报渠道、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将公民参与引入到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工作中来,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仍然在立法和顶层制度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和行政资源投入,公民参与到交通治理领域仍未形成共识,其可操作性不够完善,实践效果不够理想。
  我们认为,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能够将公民举报监督机制引入到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当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交管部门在行政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的辅助力量,更好地打击交通违法行为,进而遏制交通违法行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本文拟从交通违法监督和管理问题的视角出发,梳理公民监督举报机制的形成、演变,并分析在交通违法监督领域,引入公民举报监督机制的可行性。提出有效公民监督的要件,进而提出加强与促进公民举报监督机制在交通违法监督领域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